每个婴儿都喜欢成人的爱抚,逗引和亲近,这就是最初的“集体欲”。当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时,身心才会健康成长。1岁以后,这种集体欲就更为强烈,特别喜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开始转向对社会性的需求。但是也有个别儿童不合群,这是不正常现象,造成其不合群的原因可能是:
有些家庭的孩子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适应环境能力差。入托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紊乱现象,如有时哭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走便盆就尿湿裤子,平时不和小伙伴玩,不能适应托儿所的生活。
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保护过严,不准其走街串门。由于孩子长期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显得胆怯,见到陌生人不自然,更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溺爱,养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因素,不合群的孩子共同的特点是缺少交际机会。
爱心提示:父母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的时间和小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小伙伴们接触,花更多的时间跟宝宝交流,了解她不想与人交往的原因,利用故事、日常事件、电视等等告诉宝宝交朋友的好处和重要性。带着宝宝外出,鼓励她与别人交谈,也找自己的朋友主动跟宝宝交流。
经常问宝宝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情况,让宝宝有意识地去注意别人、了解别人,一旦宝宝说她跟其他小朋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就表示出很大的热情,仔细引导、询问,引起宝宝的兴趣。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想,只要你多花点时间在宝宝身上,耐心引导,宝宝会好起来的。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