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批改拓展班(课后服务)20来份语文试卷,花费我近三个钟头的时间。说起来试卷份量并不重,比平时常规卷还少了一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但考试结果出来,高分和低分还是有一定悬殊。
再回头认真审视一遍批改情况,看看可还有漏判误判,毕竟这次试卷分值很细。试卷总分仍是150,但细节上有了不小的调整;语文知识积累40分,涉及到课内外古诗文默写、应用文修改、运用名著《巨人传》中人物事例写事实论据;文言文阅读20分,不仅考查了释字译句,还有课文鉴赏,表达方式比较等等,名目繁多,挺费脑筋。
改时就发现,有的同学逐一答题,有条不紊;有的同学时间仓促,卷面留白。两相对比,高下立见。语文的现在和过去都离不开积累。回看作文判分,我想起了下午的小小争议。此次作文题目是“给__减负”(具体要求见图片),横线处需补充完整。看前面小字内容,估计很多人思维都是这样:既然说“减负的何止中小学生呢?”那减负的就可换成家长、老师了,总之,为之减负的对象应该指人。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命题的。怎么说呢?这个命题中规中矩,不出彩,但肯定不离题。
但问题来了。下午翻看答题卷时,我就发现每个班上都有命题为“为环境减负”“为地球减负”“为家庭减负”的。到底能不能这样命题?为此,我们备课组展开了探讨。有同事认为这样命题不合要求,否则中考时有风险。我则认为这样命题有新意,恰恰是思维灵活的体现。双方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
争执中,我想起了我加入的“发现桐城之美釆风团”微信群,里面有中国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兼高中语文老师,我于是带着问题向群里老师请教。很快,毛腊梅和程卫华两位大咖先后回复了,他们和我意见一致,都认为这样命题可以,而且跳出了一般的圈子,思维、眼界更优。确实,毛老师多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她和程老师的点评都是中肯的。我也是保留自己观点,求同存异吧。但同事的话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我们该怎么指导作文,能让学生在中考中无风险出奇制胜。
这个春天,并不尽如人意。生活就是这样,欢歌和泪水相伴,得意和失意并存。不是所有的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所有的溪流都汇成浩瀚海洋,正如同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得到认可,不是所有的遇见都会有结局一样。
还是那句话,遵守本心,立足当下,不强求,不迁就,对待所有的事,我们全力以赴无愧于心就行。得之泰然,失之淡然,千万别把自己活成一个喋喋不休的怨妇。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