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化的“美妙”构想。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文教授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农村人进入城市后,其素质没有提高,意识没有改变,就会带来种种问题,让城市农村化;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法律知识的考试、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想来北京工作,也可以参照国际经验,要有“工作许可制度”。
有媒体一言以蔽之:外来人口想要落户北京应考试。我有点儿怀疑如此报道有些“别有用心”。明摆着,这样的观点肯定会刺激舆论——实际上,提高大城市准入门槛的建议,总是被痛骂。经验丰富的媒体对此早有预见,将其一次次拉出“示众”,不免有制造新闻,挑逗公众情绪之嫌。
作为一个有大城市户口的居民,我也希望城市管理有序,人口适度,大家都有高素质,交通不拥堵,生活便利;也不那么欢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小区边占道经营破坏环境的小商贩有所微词,不过,这只能腹诽,不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声宣扬:提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一方面,这侵害了他人权利,另一方面,有关城市的种种完美设想,注定只能是乌托邦。
我们不可能制造一个“美丽新世界”,也无法为一个乌托邦而不择手段,无视他人权利。城市可以被“设计”,城市里的人却很难被“规划”。如果只有精英,只有高级管理者,只有白领,城市根本无法运转,那些你可能不喜欢的“低层次”人——清洁工、服务员、保姆、小商小贩,悄无声息地塑造着城市生活。你可以希望人人具有高素质,却不能强迫每个人都如此,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
有管理的城镇化,会让城市健康地发展,这话不错。怎么管?就算“工作许可制度”是国际经验,可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哪一个没有“非法移民”,没有“黑工”,没有“贫民区”?想把这些都铲除干净吗?社会冲突的成本暂且不提,得需要多少类似“城管”之类的秩序维持者,纳税人又得为此掏多少钱?还有那个考试审核外来人的专门机构认证,得有多大权力和利益?
一些提出城市规划理念的专家、管理者,时常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他们不允许城市这个大花园里有枯枝败叶,甚至想要精确规定每一种灌木的高度,修剪那些超出规范的枝条。可是,城市的居住者,不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件,一旦审核不合格,就统统拒之门外。他们是人,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有拒绝“被设计”的自由。
忆冀中星上诉网络名人边民被捕中国领导人卡通形象老人被抬进银行猝死中南海保镖谢亚龙狱中按摩梁静茹怀孕强台风袭击日本李天一 二审律师外交部否认官员访日地方债 24万亿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