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破坏。黄鹂扔下粪便蛋,炸得白鹭稀巴烂。”“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六十分万岁,多一分受罪。”“我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会背上几首。有的是听别的同学告诉的,有的是我们自己改的。只要编得押韵、有趣就行。”小雨说,他们管这叫“顺口溜”,下课没事的时候会“交流”一下。面对记者“为什么这样改古诗”的提问,小雨答曰:“搞笑。”“我们汉语拼音学得都不错,改古诗太容易了。”小雨的同学小志说,第一次背给父母听,他们没有生气,于是“胆子就大多了”。
盐城市民高先生说,他也曾听孩子说过这样的“顺口溜”,有的是孩子自己改的,有的则是网上流行的。“小孩子的模仿力强,你教什么,他就能学会什么。所以我们应尽量不让小孩子接触到有关这些内容的网络、手机短信。此外,小孩子的可塑性也较强,只要老师和家长做好引导,这些顺口溜应该无处存身。”
盐城从教多年的一位教师表示,这种“顺口溜”其实是一种“变味童谣”,其产生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关联。“现在的学生压力非常大,不像大人可以通过很多娱乐途径,来消化这些压力。像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样的句子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当前教育的不满与抵触。此外,互联网、短信传递信息较快,学生受年龄、经历限制,他们对一些黄段子、灰色幽默不能分辨,于是争相传诵。小学生自己如果能改古诗成顺口溜,说明学习能力还不错,老师不能狠批评,扼杀他们的创作热情,应引导学生创作一些健康向上的儿歌。社会也应该给孩子创造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唱一些经典的儿歌,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