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中曾提到:天下最难治的是穷病。这句话深深触到了作为村官的我的痛点。是啊,最难治的是穷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都会存在,只不过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浅,有的范围广,有的涉及少。深知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中国,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经济腾飞的今天,风风雨雨中走过数十年,党中央率领全国各族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我们的人民生活从家家有了电灯电话,出门汽车一跨,到如今科技发达,电子支付、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当我们庆祝社会进步的喜悦,感受到小康社会的温暖时,殊不知,还有不少人、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我任职的村里,也有不少因为天灾人祸而承受巨大经济与生活压力的家庭。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生病、受伤而花费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了挽救生命、挽救亲人,他们砸锅卖铁,举债救亲,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作为村官,我不知道,除了同上级部门、社会组织一道,努力地帮他们争取生活保障,争取慰问金,隔三差五上门走访,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微薄的帮助以外,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帮他们渡过难关。
村里一个五保户老鲁,离世时83岁,是我刚做村官的时候就走访过的贫困户。记得那是在夏天,我随着村干部来到他家,破旧的小屋里蒸腾出热气,飞舞的蝇虫似乎要把人的精血都要吸干,幸好有结对帮扶的镇干部对老鲁无微不至地关怀,在夏季到来前特意送来了蚊帐和驱蚊水。远望着老鲁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由于身子不便,体质也不好,去不了澡堂,弟弟、弟媳也不敢给他淋浴,每天只能在家中用毛巾擦擦,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解决,卫生难以讲究,屋子也就难免有些难闻的气味。
听村里人说因为家境原因,他一直未娶,身体也不是很好,但为了不给亲人和村里添麻烦,一直自力更生。直到上了年纪后,他经常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才不得不靠着弟弟,弟媳照顾。周围的邻居都经常感概,如果没有这样不怕脏不怕累的弟弟、弟媳,没有周围邻居的帮衬,没有政府和村里的关心,老鲁估计早就不在了。
这样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弟弟、弟媳能够做到如此,实属不易,相信人世间确实有真情,兄弟情,手足情。来年再去的时候,老鲁已经不在了。据说走的时候,他很安详……
在村里待得久了,不少老百姓都熟悉了,我也有了自己负责的扶贫户。这户周姓人家曾经有着一幅老人颐养天年,中年人努力打拼,青年人刻苦学习的温馨画卷。然而在3年前的一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家人的儿子在青岛做工时不慎摔下,脑袋着地,流了不少血,送医前已经不省人事。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必须活下来。家里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花光了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我们官沟村的村民得知周家出了事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队里包括邻队很多村民主动捐款,甚至有一位乡贤得知后,二话没说立即请家人送去两万块,嘱托家人一定要送到周家手中,并叮嘱让周家一定不能放弃治疗。
人最终被抢救了过来。可是失血过多,伤及脑神经,他的肢体受到重创,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了一个睁着两眼,却说不出、动不了的人,康复训练必须在两个人搀扶下完成。本来幸福的五口之家如今苦不堪言。救治他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欠下了巨额外债,术后的康复还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之丈夫神志稍有不清醒时就会用僵硬的身体到处摔打,老父母和孩子都无力来解决,只能由妻子在家里照顾他。年迈的老父母不得不出去打临工,赚取生活开支,20出头的孩子看见家里的变故,深知作为小男子汉的自己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于是离开学校,跟着好心亲戚去学做木匠,赚钱补贴家用。自从周家出了这事,村里就一直到处对接,解决小周的上学问题,替周家申请了低保,隔三差五上门走访,村主任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来蔬菜、瓜果、鸡鸭,改善周家伙食,还说苦谁也不能苦了娃,孩子还小,正在长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以后要靠他的。镇里定点扶贫的领导也经常上门慰问,同周家人交谈,积极寻求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门卫、保洁等工作给周家老人。
每每去周家,我都很钦佩这家人有这样的毅力,陪着病人顽强地生活下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的我,一心想帮助这家人,恰好前些日子与朋友合伙的汽修厂缺学徒,我想把周家孩子带着来做学徒,心想这行业远比瓦木匠的学成周期短,见效快,只要肯学,3到4个月就能够让孩子拿上基本的工资,再过半年能够按正常师傅的待遇给这孩子。想到这里我满心欢喜,以为这应该能够帮到他们。当我去找他们母子商量的时候,我能看出他们全家对这个举措是很认可,也很感激的。可最后孩子的母亲告诉我,我们能坚持到现在,离不开政府和村里的帮助,我很感谢我们官沟村的全体干部,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帮助我家解决困难。不过,我们不能一直给政府和村里添麻烦。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孩子更懂事了,想帮着做事,挣钱补贴家用,正好孩子二叔带着他,一天能给个百八十的工资,多少也能缓解全家的压力。不过毕竟孩子还小,我怕孩子东一榔头西一棒,啥也学不好。现在每个月多少还靠着孩子的工资补贴家用和他爸的医药费。等到孩子爸康复好点,我也出去找份工作,让老人回来休息,顺便有个照应。大家的好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我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说到这些时,她的脸上满含期待。是的,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在我们基层组织和群众自身的努力下,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的内心不禁回荡着这些话语。
我生活的周围还有着许许多多类似老鲁这样的老人,类似周家这样遭遇的家庭,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迫切地想拥有健康的体魄,正常的生活,安逸的晚年,或是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年村官生涯,工作身份从学生到村官的转变,工作态度从粗犷到细致的转变,我将村官工作变成了一种情怀,一首长诗,当面对此情此景时,我又增加了一种责任感。我应当勇于面对,勇于担当,努力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