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纯》是《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和妻子吴萍共著的随笔集。2011年,郎永淳妻子吴萍罹患乳腺癌并出现癌细胞转移,郎永淳和吴萍下了一个决定—吴萍去美国休养,已经考上北京知名中学的儿子留学美国,陪伴妈妈。夫妻双方用各自的视角,分别于中美两地写下近年来关于家庭、婚姻、教育的心情感悟,笔触真挚,感人至深。
爱之所以打动人心,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是生活中面对挑战和风波时,家人为彼此所做的点点滴滴。而《爱,永纯》这部随笔,恰恰就是一部“小中见大”的作品。如果没有这样一部作品,我们脑海中的郎永淳,很可能一直都是那个在晚上7点整端坐在《新闻联播》中的“国脸”,而众多传媒人士印象中的吴萍,也很可能依旧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杂志社总编。但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变故之后,当他们的随笔集《爱,永纯》放在桌前,我们突然发现,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过世事的无常,好在,我们明白的并不晚。
这不是第一本癌症患者写下的书籍,却是第一本由癌症患者与家人共同完成的书籍。
同样是罹患乳腺癌的于娟在确诊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此生未完成》,走向死亡的过程是如此黑暗,于娟却努力让这段路变得有光明。她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于娟已经离世,在病痛折磨时,她的书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即使如此,还是掩藏不了一些伤感与悲痛。而吴萍在抗癌的战争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所以《爱,永纯》这部随笔中对于自身,吴萍并没有着力的渲染关于病痛来临时对生活对生命过多的感悟与悲伤。她以乐观淡然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不幸,并善于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用饱含人生智慧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郎永淳在国内则坚定地支持着家人并将这一路的心路历程诉诸笔尖。
当这对夫妻,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方式写下的这些文字映入眼帘时,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变故的郎永淳的坚定和吴萍的乐观顽强,这些文字,让读者沉醉其中,为他们的感情而潸然泪下的同时,也品味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爱,是家庭的责任。《爱,永纯》中所传递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正能量”。
东亚周刊:在得知妻子罹患乳腺癌的消息时,您一定非常难过、并且难以相信,但面对妻子的时候,您依旧表现得很淡定,很冷静,那段时间是不是特别难熬?
郎永淳:我作为家庭顶梁柱,应该是特别强悍的一个人,能从容有序安排生活的一个人,让他们看到信心。我不能传递错误的观点,像雾霾一样,这不是我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也有痛苦,夫人的病痛,我怎么可能心里没有悲伤和痛苦?可是如果我呈现出来,意味着天要塌下来,这不是我应采取的方式,应该感受向上的力量。尤其是她决定在微博上分享化疗日记,我特别支持她。分享苦闷,自己有一颗放下的心,这就放下了。通过社交媒体,把自己放下来,获取了无数朋友的鼓励,觉得自己强大,不孤单。所以我们坚持分享化疗日记,陪读日记,一直到今天的《爱,永纯》。我不希望夫人和孩子独自去承担痛苦,我要去承担这些,而自己内心要有藏好痛苦的过程。我们要打败病魔,流泪不解决问题,笑容和勇气才能去面对这一切。
东亚周刊:在这部书完成之前,永淳老师看过妻子写的这些文字吗?对于妻子的文字中所表述的那些东西,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郎永淳:我应该是吴萍文字的第一批读者,吴萍每篇文章写完之后都会发到朋友圈里,那里有我也有我们很多朋友。爱也罢,恨也罢,痛也罢,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我们把胸怀敞开和别人分享时,别人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我们也从别人那里获得多向上的力量。她到美国之后,写了第一篇陪读日记,写她送我到机场,独自回房间的路上泪流满面,我说虽然你独在异乡,但你比我好,还有孩子陪伴你,如果写出陪读日记,你也会有更多力量。今天的朋友通过一系列方式分享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很平凡,也会遇到挫折,一个人的孤单到两个人的浪漫再到三个人的柴米油盐,我们有欢喜有痛苦,但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向着未来,未来就是三个字,不知道,我们有勇气走向不知道,创造我们能互相作用的一些力量。
东亚周刊:在做出让吴萍老师出国调养,孩子出国读书的决定的时候,您有没有犹豫过?
郎永淳:有过,我在书中也有写过。当吴萍和小雨在北京时,我从未感觉到我们之间有什么距离,直到2013年的8月,小雨和妈妈一起开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一个负笈游学,另一个带病休养,一个寄宿在白人家庭,另一个单独租房陪读。一家三口,分成三处,我们当初的决定对吗?小雨能适应新学校、新教学吗?能交到新朋友吗?语言和阅读量能跟得上吗?寂寞和烦闷不会自己扛着吧?我是否给他抉择的时间太短?我是否给他的压力太大?这些问题确实让我担忧。
东亚周刊:吴萍老师现在回到了国内,而且顺利挺过了第一个“大关卡”,但是孩子还在国外,您书中也描写,孩子在美国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特别好的变化,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吴萍:对,在美国读书的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儿子在慢慢成长。从一开始很封闭无法融入那个全新的环境,到后来会交朋友和朋友出去玩等,还有在学习上面的主动性和好学,他有时候还会就自己最近读的书和我交流。我觉得都是好的变化。
东亚周刊:永淳老师如何理解“婚姻”这两个字?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婚姻的脆弱,您觉得婚姻需要怎样经营?你们发生矛盾的时候都怎么处理呢?
郎永淳:我在“郎读”中分享了我的20年。爱,从浓浓的化不开,像一团墨汁点在宣纸上,到氤氲的过程,逐渐淡淡的,再到一家三口,生活琐碎,编织起来我们的24小时,充满我们生活的节奏。浓的爱,淡的爱,责任感。陌生的两个人,变成一体的两个人,相互支撑的两个人。20年感受特别深。爱,给彼此第二次生命。再次把爱捡起来,把爱擦亮。让阳光继续照进我们的爱情之中。如果家里发生小争吵,我都会及时道歉,这是男人应该做的。男人的责任,是怎么样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自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树,让大树之下的人感受到阴凉和温暖。
东亚周刊:在吴萍老师的描述中,生活中的永淳老师是一个挺浪漫的人,那么在永淳老师的记忆中,对妻子做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
郎永淳:我应该不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算是淳朴型的。记得有一年吴萍过生日,我送给她一大束玫瑰花,现在回忆起来,算是我做过比较浪漫的事儿。吴萍书里也写了,我刚去《新闻30分》工作的时候,吴萍还在学校上课,我那时会从单位骑4个小时自行车去看她,有时还会带点儿吃的,比如一块巧克力什么的,有一次巧克力都化成糊糊了,吴萍一直记着这件事儿,她可能觉得这也是一种浪漫吧。
东亚周刊:在全世界各地,可能还有很多家庭正面临着这种困难,对于这些家庭,永淳老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郎永淳:我做公益活动已经有些年头了,感受到分享和温暖,会让我做完久久还会像拿玫瑰一样有余香,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过程,你对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伸出援手时我们没想要获取什么,但心里已经收获很多。前几天搜狐新媒体推荐时,我们梳理了有近十家基金会,我们将与两家做沟通,成立爱永纯基金会。我们会更多的传递关于乳腺癌的防治信息,要人们学会关爱自己。
东亚周刊:我注意到,永淳老师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郎读”,并在每周的一三五晚上8点都会准时的开始探讨读书心得,您的微博也非常活跃,而且您的自媒体中,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建议,平时怎样去平衡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里少一些负能量,多一些正能量?
郎永淳:我平时在做“郎读”自媒体的方式,让自己多读好书、多思考,自然负能量就会变少。通过新媒体形式,来让更多的人加入爱书读书爱思考爱求证中来,形成自己读书的过程。每周两期,推荐书和文章的时候,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三个原则:1.通识2.获取新知3.咀嚼经典独善其身,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不仅让我个人形成读书和分享的习惯,让我夫人和孩子有这样的习惯,影响粉丝和朋友,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民族,很难想象未来会成为强大的民族。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