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条路网运营线公里运营里程,日均客运量1000多万人次,北京拥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
保障如此庞大的交通系统日复一日地正常运转,需要科学的路网规划、精密的运营调度、审慎的车辆维护。但专业职责以外,还有一股民间力量也在为畅通北京保驾护航——他们不是地铁员工,而是老百姓中间的你、我、他。他们的名字,叫做“平安地铁志愿者”。
当下的北京,正有一批叔叔阿姨,在照顾好家庭之余,献出精力回馈社会。在近乎无偿的地铁志愿服务中,他们投入巨大心力,同时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平凡的晚年生活,不经意间多了一抹色彩。
“抱孩子的女士,请注意脚下安全。”“小伙子,先把手机收好,扶稳电梯把手。”“带包的乘客,请您主动配合安检……”
在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内,我们总是看到身穿蓝色马甲,或身披绶带的人值守在刷卡闸机前、自助购票机前、安检通道前,他们就是地铁志愿者。小到对乘客的一句安全叮嘱、帮助残疾乘客上下车,大到为走散的乘客找回孩子、举报站内形迹可疑人员……每当乘客蜂拥而入,让站务运转倍感压力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
2015年开始,北京地铁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符合基本条件的市民都可报名。年轻志愿者们忙着上班,就在乘车时用手机APP上报问题。年长志愿者空闲时间较多,就在离家较近的地铁站内参与现场支援。志愿服务没有薪水报酬。
近两年来,市民参与地铁志愿服务的热情水涨船高。以地铁6号线常营站区为例,志愿者人数已从最早的8人,扩充到如今的近1万人。微信工作群也从1个,增长到了59个。每周五的下午,站务人员会邀请志愿者报名下周的志愿活动,这信息要是回复晚了,您就得等下一周了。
大家为什么对志愿服务这么上心?志愿者分享了这样的感受:让人感觉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62岁的魏双青阿姨是志愿队伍中的新人,她经常给年轻乘客指路。“人到了一个新地方,难免有点儿迷茫。要跟他多说几句话,这心里别提多暖和了。”这些小的举动,能让刚来北京的人感到些许温暖,魏阿姨觉得有意义。
黄渠站附近有一处看守所。有时会有被拘留人员在释放后,发现手里既没现金,也没公交卡能乘车回家。当殷立慧看到这些在大厅徘徊的人,她就把零钱借给他们。时间久了,殷阿姨干脆在兜里备些零钱。当他们到家后,会有人把钱给她送回来,都让殷阿姨很感动,她说,这样做让那些犯了错的人在回归社会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正能量。
褡裢坡站的志愿者顾淑芳阿姨,还曾帮助一对失散的母子团聚。这家人当时要在褡裢坡站下车,可4岁的孩子却坐过了站,妈妈急得四处求助。顾淑芳赶紧联系站务人员,迅速和草房站等沿途车站说明情况。当这位母亲得知孩子已经找到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喜悦,让顾淑芳至今难忘。
经常有乘客问地铁志愿者,你们每天这么服务,能领多少薪水?叔叔阿姨们大方答道:一分都没有。因为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快乐和满足。
49岁的志愿者刘红云阿姨,还在志愿服务中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是“大姐”,54岁的十里堡站志愿者小队长赵玉琴;一位是“三妹”,48岁的志愿者赵军。
赵玉琴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退休后她成为常营站区的首批志愿者。这两年间,她几乎每天参与志愿服务,每周工作时间超过20个小时,成了大家心中的榜样。除了负责日常客流的疏导以外,赵玉琴还报名参加了对抗性安检演练。这是地铁方面的一项安检自查工作,考虑到安检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有人将违禁品带入车站。为了多给安检小伙子们提提醒,赵玉琴会在站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以乘客身份逐站测验。演练时,她包里揣一瓶水,手里拿一瓶水,就看安检小伙子们拦不拦,问不问。
赵军曾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后来因患病而提前病退。经历了几次大手术,赵军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她想尽可能多的回报社会。刘红云有时会担心,赵军在岗位上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身体扛得住吗?时间长了,她却发现赵军的精气神越来越足,脸上常挂着微笑,“有时人心里温暖的东西多了,不好的东西就压下去了。”
刘红云创建了“姐妹花”微信群,每天值班过后,“大姐”、“二姐”和“三妹”就在群里分享经验和感受,报名下周志愿工作时,也彼此叫上。刘红云说:她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因为身上都有一股正能量。
常营站区里,这样的优秀地铁志愿者还有很多。这些叔叔阿姨觉得,是志愿工作给了他们发光发热的机会。而在地铁工作人员眼中,志愿者们不计回报的奉献,也点燃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每位乘客走入地铁站都带着不同的心情,有些年轻人或许赶着上班,会刻意地排斥安检,宁愿花时间和工作人员吵一架,也不愿意把包放到安检机里验一下。这时,身处第三方的地铁志愿者以长辈的口吻劝解几句,问题就化解了。有些乘客不配合站里的警察核验身份证,志愿者把自己的身份证递上去,说一句:“小伙子,阿姨这么大岁数都不嫌麻烦,看一下,没关系的。”
常营站区技术助理卜岩记得,还有位青年路站的志愿者做了这样一件事。这位老人负责在站台直梯前疏导人流,每到列车进站,他都提前摁好电梯,让那些着急上班或者辛苦了一天的年轻人能少等一会儿。这个小举动,或许不曾被乘客发现,但让地铁工作人员非常感动。能在客流量这么大的车站里,注意到如此微小的服务细节,这就是用心。
在常营站区志愿者中间,很多叔叔阿姨都是党员。除了在地铁当志愿者,他们也是社区里的志愿骨干。老人们愿意把晚年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正如赵玉琴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多给社会做点贡献,真的不难。”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