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段子 » 正文

比起庞博的“深度”嗑和杨笠的“两性”梗我更喜欢新人的纯搞笑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09-28 属于 经典段子 栏目  0个评论 20人浏览

  进行到第三季,《脱口秀大会》越来越矛盾了。这档代表着国内最年轻的语言类节目的综艺,本应在小品逐渐老去、相声漫步饭圈的当下,成为一种受人追捧的新兴“喜剧快消品”。

  可惜的是,送走高光的第二季,脱口秀这趟列车并未踏上疾驰的轨道。丑闻,不仅损伤着笑果文化这家公司,也影响着脱口秀这门艺术。

  从第一期李诞亮相自嘲开始,就昭示着今年的《脱口秀大会》不能像过去一样“放飞自我”。说到底,语言类节目的文本创作本就受限颇多,此次再“戴上镣铐跳舞”,拘束感就涌出来了。

  更令人感到拘束的,是比赛制度的进一步严格。上一季的时候,节目的竞技感就立起来了,演员想要上台表演,就必须经过残酷的线下开放麦选拔赛。到了这一季,选拔赛模式没变,50进25的突围赛又来了。有竞争自然无可厚非,有比赛的地方本就有江湖。

  但对观众来说,“江湖气”的残酷机制实则并不能带来尽兴享受。没人在意脱口秀大王是谁,大家只在意谁能为自己带来欢笑。不过,笑果文化似乎并不想做一档只为观众带来欢笑的节目,至少从已播的七期来看,《脱口秀大会》想成为《超级女声》意图颇为明显。

  这总归是令人失望的,尤其是在拍灯标准比较模糊的情况下:50进25突围赛时的“大局观”,对待老人和新人不一的标准,以及李诞一手遮天的否决权……

  当场外的因素把控了舞台,脱口秀演员就会考虑更多东西。于是我们看到,不少脱口秀选手为了求稳、为了求胜,放弃了单纯制造“笑果”的机会,而选择了迎合拥有投票权的现场观众。但这种情况,也会遭逢场外的反噬。问题不断地出现,质疑声也就打不住了。

  “脱口秀变了。”第二季的时候,每当到了好笑的时候,后台的待演者往往爆笑一团,高呼此语。这一季,没人喊了,但脱口秀的变化更大了。虽然已播出三季,但抛却2017年不成熟的初试水,《脱口秀大会》实则只有两季完整版,第一季更像是《吐槽大会》。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李诞的身上。过去的时候,他是王自健、王建国嘴里的“蛋蛋”,是可以下台讲段子的脱口秀演员。现在,他成了高坐台上的尬笑员——好笑不好笑都能听见他的干笑。他也不再下场表演,而每每以“教练”身份指点选手。

  选手的变化也不在少数。从不少弹幕和评论来看,观众对这一季的最大感受是老选手的表演不好看了。今年参赛的老选手不少,王建国、呼兰、张博洋、思文、杨笠、庞博、程璐、梁海源等等,都是脱口秀领域的熟悉面孔。

  不过,经验似乎并没有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便利。被人看好的思文,突围赛就被淘汰了,纵然最终被张雨绮复活,却在随后的比赛中选择了退赛。张博洋和梁海源,也没有熬过“30进18主题赛”,前者展现着自暴自弃的态度,后者的表演水平着实差了一点。等到“三分之一抢位赛”,呼兰、庞博、程璐全进了待定区,本被人无限看好的王建国更是惨遭淘汰。

  “哪个新人一年不攒五分钟好段子?”突围赛时,Rock这句话激起了全场的欢乐。随着比赛的进行,观众对这句话的印象也被不断强化着。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从头追到尾的观众想必对这句话无比认同,至少从搞笑性来说,新人比老人要“讲规矩”得多。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庞博、王建国和杨笠,后者的代表人物是何广智、杨蒙恩和豆豆。呼兰属于中间靠,可输出也可搞笑。周奇墨是水磨工夫独一道,足够雅,观众却不一定吃。

  现存的“输出派”多是老人,新人早在突围赛就被淘汰了。那些在赛前采访里表示“只想把自己想的说出来”的,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不难理解,没多少人能接受陌生人以玩笑形式向自己讲道理,庞博、王建国也沾了脸熟的光。杨笠情况特殊,稍后再谈。

  在脱口秀中传递价值,自然无可厚非。但对脱口秀演员来说,选择输出价值的那一刻,就必须接受观众的不满。正如网友所说:“你深度就深度,起码得有点意思吧?”

  这一季《脱口秀大会》的炸裂场面,何广智占了绝大多数。突围赛时的一句“这也不能全赖他”,可谓将自嘲做到了极致;“起码这里还有法律”的生活碎片,更是值得一刷再刷。

  当然,如果要我来选“最炸名场面”的话,我更愿意投“卖油翁”一票。在那一刻,这个典故已然超脱了时空的局限,陈尧咨射出的那支箭,紧紧地“定”在了呼兰的身上。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有观众对杨笠提出质疑,在突围赛的“脱口秀敲门人”晋级后,杨笠的表演总会或多或少地招致网友的不满。当然,这些网友以男性用户居多。

  于是,在豆瓣、微博、虎扑以及知乎,俨然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杨笠吐槽的正是现实情况,她所说的一切正是自己所经历的,这种为女性发声的脱口秀演员需要来得更多;后者则觉得杨笠举了一堆“咪蒙”式的例子只为“打拳”。

  如杨笠所说的两性问题,在当前的社会数不胜数。盲目自信的男性,穿衣自由的缺失,审美现象的病态化,以及老生常谈的婚前同居问题,都能牵扯出一堆堆的“双标”者。

  在男性用户高达99%的虎扑,“你会介意对象和别人同居过吗?”和“你愿意和对象在婚前同居试婚吗?”的问题下,网友们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如果说,当前男性面临着社会阶级跃升的压力,那么,如今的女性在阶级压抑外更面临着男性审美的“高压凝视”。

  比如,前段时间爆出来的“绿茶茶艺照”,就是为满足男性审美而产生的“病态”产物。

  不过,说杨笠采取了流氓逻辑也不无道理,尤其是“30进18主题赛”那场,杨笠在王勉之后的表演更像是一场拙劣的“复刻”。王勉讽刺了饭圈女孩,却熟练地掌握着尺度,每逢有尖锐的冒犯之处就收力了,最后以新垣结衣“软着陆”。杨笠则采取了一种为喷而喷的态度,讽刺是有的,却很难找补,亢龙应有悔,想打出降龙十八掌就不能不留三分力。

  不论是上一赛季的思文,还是这一赛季吐槽自己对象的男选手,都是“定点开喷”,少有以点带面的情况。毕竟,吐槽这种事,吐槽家里人大家都能理解,但你要采取个范围攻击,的确会被冠以蔑称,男女都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脱口秀大会》是一场比赛。杨笠在比赛中通过吐槽男性来“答卷”,更像是一种取巧的作弊。我愿意看到节目中有女选手输出价值,但对于这种价值,评判的标准应当是一致的。第七期说得那么有趣的王建国都被淘汰了,怎么杨笠能有如此高分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掌握了“财富密码”也不为过。说“我想说的”和说“你想听的”是两回事,女脱口秀选手渐渐就偏向了后者。问题是,现场观众女性占了多数,这对比赛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为了讨好投票者而发声,就像不能为了制造热搜而拍电视剧。这不是现实主义。

  喜剧是群众的艺术,兴盛于流媒体时代的脱口秀更离不开社交媒体的传播。在这个人人都可以生产段子的时代,好不好笑早就有了既定的评判标准。一味的讨巧是无用的,撕裂的欢乐无法产生持之以恒的多巴胺。节目是想制造明星的,但还要看观众接不接受。

标签:杨笠经典段子,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