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雄安高速铁路公司雄安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杨尚东
中共党员,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雄安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被评为雄安高速铁路公司“党员模范标兵”。2020年12月27日上午,京雄城际铁路首趟复兴号列车从雄安站缓缓驶出,标志着连接首都北京和“未来之城”雄安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在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正站在站台上接受领导慰问。他仰着头,尽量不让两眼的泪水落下来。他,就是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雄安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杨尚东。两年多的辛勤付出终于开花结果,他的内心怎能不澎湃?“我们勇当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无愧于身上肩负责任和使命!”杨尚东激动地说。1983年3月,杨尚东出生在山西省襄垣县,从小就对各种车辆、机器感兴趣。杨尚东的姑姑家在太焦铁路边上,当时他最喜欢去姑姑家走亲戚,因为能看到火车。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声音成了杨尚东孩提时代最喜欢的“童谣”。一个铁路梦就此种下。2007年,杨尚东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被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房建工程分公司录用,自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我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我国高铁建设起步。工作后,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工程。”杨尚东回忆道。苏州站既有站改造工程是一个大工程。刚刚毕业的杨尚东工作热情高涨,跟着师傅和技术骨干平均每天在现场走10多公里,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经过3个月的见习,杨尚东开始接手夜班作业。当时,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每周至少要熬3个通宵夜班,这样的工作节奏他坚持了近两年。“值夜班很锻炼人,现场施工作业不能减速,白天需要几个部门相互配合工作,晚上大都是一个人负责,非常考验协调组织能力和技术全面性,更能磨砺人的意志。”杨尚东说。杨尚东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充分认可。两年后,他被提拔为项目部技术科科长,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这些鼓励和认可让杨尚东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他不断学习,增强业务本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干部。2007年至2013年,杨尚东先后任技术科科长、技术主管,负责当时国内最深的73米地下连续墙施工、邻近沪宁铁路既有线米深基坑作业以及站房下部地铁换乘站逆作法施工等任务。这些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杨尚东对待工作踏实认真,严谨的作风加上爱钻研的学风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优秀品质也帮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破解了不少难题。干一行爱一行。在工地的摸爬滚打中,他对站房建设更有兴趣、更加热爱。铁路站房专业多、系统性强、施工组织难度大,正是这几年的站房建设实践,让他成了单位的“香饽饽”。2013年后,杨尚东又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兰新铁路哈密站、西成铁路(陕西段)站房工程施工建设,参与了青连铁路奎山镇站、岚山西站等站房施工技术指导。每到一个新的项目,他都会结合各个站房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地域特点,提出新颖实用的设计优化方案和工艺工法。多年的磨炼,让他在站房的优化设计、细部做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参与到《四电工程与铁路站房接口手册》编制等工作中。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这里成为一片举世瞩目的热土。杨尚东的命运,也在这片热土上改变。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路网密度高、交通运输繁忙的地区之一。2018年,杨尚东被选调到雄安站房指挥部,任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参与雄安新区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能参与雄安站建设,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激动地说。但雄安站可不是块“好啃的骨头”。体量大、技术难度高,在国内同级别车站中,建设工期紧张程度也是数一数二,更何况还有很多创新的理念和做法,很难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何科学系统地安排施工组织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杨尚东决定先从现场调查开始。经过短暂的迷茫,他心里有了主意:只有再建一个工程建设供应生态,才能解燃眉之急。正式开工建设前,经过3个月的工程体量计算、施工工序和工艺研究等环节,杨尚东和同事们终于在纸面上完成了2年时间建设雄安站的目标。可是对于有丰富建设管理经验的专家来说,这还只是理论,要变成现实必须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杨尚东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2019年1月16日雄安站建设现场视频连线的场景。施工总指挥杨斌头戴安全帽站在脚手架前,他的身边站着一群战天斗地的建设者,正用双手将连接北京和雄安的“中国速度”变为现实。“京雄城际铁路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杨斌高呼一声,“同志们有信心没有?”“有!”嘹亮的回答响彻旷野。由于指挥部全线集中办公地点离现场有段距离,杨尚东就在雄安站现场附近的村子里自费租了间宿舍,这样就能随时盯控现场的建设情况。2018年底项目开工以来,杨尚东放弃周末时间,全年无休,协调现场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从参建施工单位一进场,他就组织分析雄安新区附近资源紧缺情况,积极推动自建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推进场地及路网优化布置,详细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争分夺秒地缩短各参建单位施工准备时间,提前组织、提前策划、监督落实下一阶段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施工组织优化安排,杨尚东和团队成员用最短的时间保证了混凝土供应,统筹了物料运输系统,提升了现场施工组织能力,为雄安站建设快速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建设雄安站,光保证工期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车站是站城深度融合的代表作,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建筑布局,都有新的理念。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杨尚东和清水混凝土创新工作室成员多次组织研究技术突破的重难点,详细策划了2个方面和3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确保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有足够的批量试件、有完善的实施工艺。2019年2月,团队收集到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各个产地的优质砂子、水泥、粉煤灰和石子共计60多种样品,杨尚东也快成了“地材鉴别专家”。他们采用排列组合的科学方式,进行各种不同组合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先后完成样品试件300余组,组织国内专家和院校共同筛选,仔细分析各试件的观感颜色、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指标。“这个过程最考验各种指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往往会因为一个指标的比选或改进,而制作10多组甚至20多组不同配比的试件。”杨尚东说。这个阶段持续了3个月,总共加工的混凝土试件可以装满5个标准集装箱,终于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确定了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但这只是攻克清水混凝土技术难关的第一步。如何实现大体积施工、克服技术难点、形成成熟的施工工艺,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杨尚东带着工作室的同事们反复研究,从理论上论证复杂节点优化、支撑模板体系等细节,通过大量的试错试验、组织多次专家论证,整合选择出最优组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正式清水混凝土柱顺利完成,达到试验样板效果,代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水平,得到了相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那一刻,他是幸福的。能参与这样的工程、面对这样的挑战,他感到无比自豪。在“未来之城”的沃土上,杨尚东和同事们一起用智慧破解难题,用工匠精神书写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新的荣光。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投产启用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雄安站采用站城一体化设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可以为旅客提供AR视频、定位导航等便捷服务,让出行体验更加美好。这座智慧车站凝结着杨尚东及其团队的辛勤与汗水。在同事眼里,杨尚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用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建设理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在采访中,杨尚东很少谈及自己的成绩,但提到雄安站每一项规划设计的细节,他都如数家珍。这也许就是一名铁路工匠的初心。最后,记者问道:“京雄城际铁路开通,你的心情如何?”他这样回答:“我们日日夜夜奋战,为的就是这一天,值了。”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铁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本网外链内容出于展示更多信息的目的,任何外链的网页失效或被篡改均与本网无关。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