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上学的那一代人,在他们的教育记忆中,俄语学习曾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之后许多年中,这种记忆都处于中国当代政治的空白地带。直到近期,当学俄语的人再一次多起来的时候,这种记忆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文化词典中。
俄语归来并不是一件偶然或者奇怪的事情。如果说我们曾经历的俄语热潮是国家间政治在某一个阶段的热烈产物,那么今天的俄语归来就多了几分冷静。因为在上一次俄语热之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外交关系的冷淡和世界政治对俄罗斯的误读,俄语也曾经在中国人的文化曲谱中变成了少有传唱的一章。
实际上,俄语的归来在俄罗斯内部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俄罗斯在经历了前苏联解体、休克疗法之后,从政治和经济上的一次回归。近年来,俄罗斯不断重拾其大国印象,在政治、军事和文化多方面重振雄风,各国也开始对俄罗斯另眼相看,俄语的学习自然也成为了重拾对俄罗斯记忆的一个办法;另一方面,俄语的归来也是中俄关系归来的一个公共外交成果。17世纪,为了让更多的欧洲国家认识法国,法国在全欧洲开始推行法语作为法律、政治的标准语言。而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俄罗斯也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俄语归来代表了中国公众对于一个新兴俄罗斯的态度。诚然,语言的背后是外交,但是对于公众来说,语言的背后更有经济、文化、艺术……甚至当许多中国游客开始走进俄罗斯的时候,语言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对于新兴俄罗斯的接纳速度和交往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俄语的归来不但是中国俄语人才缺乏的一次反弹,更是中国和俄罗斯民间交流的一次攀升。
中国和俄罗斯快速发展的当代关系,是建立在彼此的历史记忆和当下的民族想像基础上的。这不仅仅是近4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也不仅仅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描述,这是两国民众在全球化基础上的一种自发性认同。因为俄罗斯有中国人的发展机遇、中国人的历史认同、中国人的未来想像,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人在学习俄语时的朴素初衷,并进而形成两国民间的良好互动。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常常把语言用于传递情感、交流思想、记录历史。殊不知其实语言本身就是情感、就是思想,也就是历史。无论是17世纪开始畅行欧洲的法语、20世纪50年代流行中国的俄语,还是20世纪后成为世界交流主要语言的英语,其本身都承载了人们对于世界体系的想像和接受。如果说国际政治是一本代代相传的大书,那么语言无疑是国际政治的第一章。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