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题:疫情之下护心情:五个关键词看中国官方为心理健康支招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说,为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与不适,卫健委已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出不同群体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干预。专家还编制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指导不同群体科学合理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
王斌指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每一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外一方面还要相信自己。“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保持镇定、保持乐观,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介绍说,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要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他还表示,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实现。同时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交流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
医务人员、社区排查人员、公安干警等一线工作人员,当下面临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杨甫德指出,对于这些人群,应该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
杨甫德认为,一线工作人员应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心情特别压抑时,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哭一场。“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只有下一场大雨才会变得晴朗。”
在办公室或休息场所放个沙袋打拳击,也是杨甫德提到的一种方式。他还建议,可以找自己特别想聊的人说说话,也是一种分散、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会起到比较好的放松效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指出,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本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们还有理智和情感。”
陈雪峰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人们能够愈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掌握自我防护的科学知识,学会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看到全社会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
她还说,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不要因为过激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我们才可能早日战胜疫情。”
“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这是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密切接触者时谈到的内容。陈雪峰表示,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而且往往容易关注负面信息。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