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清华园,透着古朴与宁静。一场雪飘后,天空一碧如洗,空气清新如许,瑟瑟寒风中竟是如此的美!醉了大地、醉了空气、醉了心扉!难怪安老师说,将来,我找到了我的爱人,会在这里拍婚纱照。
这个冬日,对一群军转干部来说,注定意义非凡,尤其对于我。因为,昨天,曾经与大学擦肩而过;今天,却转身走进清华园。感谢退役军人事务部、清华大学和新单位、老单位,对我们的继续教育和培养!
习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念兹在兹,寄语“广大军转干部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适应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牢记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在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勉励党员干部“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其实,早在去年春天,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我就开始利用周末假日到各个高校“旁听”。
有此举动,不仅仅是改革的倒逼,更是占据着高校“邻居”的优势。这对一个“学问”和“学历”都不高的人来说,无疑增添了心理优越感,可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进高校誓不还”。
从初进校园的忐忑到受邀发言的自信,感谢开放、包容的各个高校。屈指数来,走进清华的次数是最多的!
然而,这次集中一个月时间,真正坐得住、学得进,对于已是“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想一想“昨天的旧船票,已经登不上今天的新客船”。曾经枕戈待旦的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知识的匮乏和人生的危机。
军旅有情,清华有爱。在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之际,转换了战场,退下了戎装,我们从最好的大熔炉走进最好的大学校。百战归来再读书,大家倍加珍惜这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自觉接受水木清华的洗礼、人文精神的浸润和文化知识的滋养。
这次学习,课程设置精准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紧凑,既有思政课、管理学、经济学,也加入了国学、心理学等;既有面授、参观,也有网络和直播,还安排了文艺演出。让人深受感染的,还有隆重的开学典礼和庄严的班委宣誓等仪式。
有人戏言:“开车不累坐车累,讲课不累听课累”,而在清华园度过的这段时光,听了许多故事,结识了许多人,没有感到累,而是转瞬即逝。
走进清华,增添了信心。退役军人事务部移交安置司陆振兴副司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地方工作中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为题,勉励我们做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三个模范”。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王志明主任,从什么是好干部,到中央单位的职责使命;从提高统筹规划、分析判断、善于表达、沟通协调和开拓创新“五个能力”到培养坚持学习、勤奋敬业、严谨细致、不怕挫折、廉洁自律“五种品格”,析事明理、娓娓道来。特别是重温了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让人深思、催人奋进。
走进清华,增长了知识。校史馆,人文日新,寿与国同。一代代中华男儿,同善其身、共善天下,促使每一个人思考如何踏过平庸,追求卓越。清华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张文老师在《创新思维与决策》中,引导我们如何从优秀到幽默;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老师,从古人为官处事的计谋韬略谈到今人的格局担当,通俗易懂。指出人生轨迹,皆源于主观+客观、偶然+必然、个人努力+时代大潮等多种因素;李瑞英老师结合30年央视主播经历,畅谈《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她说,播音的魅力在于传递思想,服装的魅力在于给人信任,没有一项工作是不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也从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薛其坤副校长身上,学到了如何对一项工作保持持久的热爱,那就是永远致力于做有长久意义的事!“学会用法律思维管理和决策”“没有复盘就没有积累”……一句句充满哲理的经典金句,一位位学界名师、政界翘楚和商界精英,一堂堂意犹未尽的思想盛宴,成为对这个大时代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
走进清华,增进了友谊。百年礼堂,千人学习。各位老师,博学睿智,亦师亦友;各位同学,多才多艺,亦兄亦弟。大家相互交流探讨,有问有答,有来有往;相互切磋辩论,平等讨论,教学相长。“第五代江姐”伊泓远,谦逊好学,德艺双馨。观其专辑过程,即是砥砺初心过程——“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再启新征程》文艺联欢会上,参演音乐剧《军旅点滴》,仿佛让我回到24年前。那时,作为新兵,第一次登台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不仅感受到了寓教于乐,而且密切了革命情谊。一路走来,总是与战友结伴同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接受主持人王俊迪采访时,不由回想起当兵的历史,感恩组织的培养,感恩首长的教导,感恩战友的帮助,感恩家人的支持。从嵩山脚下到南海之滨,从川西高原到南疆边陲,从繁华都市到大漠戈壁,我和战友们先后遂行了守卫国门、反恐维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地质勘探等任务。我的两位战友牺牲在战斗一线,其中四川籍新兵王国川还不到19岁。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腰带上写了两个字“入党”,还有在野外执行任务的黄金部队官兵,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荣誉属于他们。由衷感叹“部队是所大学校,部队是个大熔炉,部队是个大家庭。”我和商务部孙一文同学主创的“军转高铁票”,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培训中心李小虎书记和清华大学继教院陈肖庚主任赞扬,看到大家争相拍照,在上面签名,甚感欣慰。余日时光,注定别样。愿一张特别的“船票”,助力同学们踏上新征程,走上新岗位,向着远方、向着未来、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位老师说:“如果发现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事、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一定要想办法跟他发生联系,否则他就跟你没关系。”
那位良师益友、那方教室桌台、那份故事和那本好书,在冬日清华,我都遇到了。
108岁的清华,始终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一届届优秀学子,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用躬身践行的成就,共同托起了“世界名校”的声誉。
漫步清华园,不经意间,就走到了如雷贯耳的名师和校友们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
1914年11月初,梁启超在这里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说,引用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大家。他指出:“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1927年仲夏,朱自清有感于军阀混战时局,在这里写下了不朽名篇《荷塘月色》,而他五十载短暂人生,近一半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
1932年至1934年,季羡林在清华求学时有写日记的习惯。《清华园日记》展示了他的真实和勇敢,虽是琐碎的生活和年轻人的调侃,却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在这个人生最好的殿堂,我还注意到或步履匆匆,或骑行而过的老师和同学,很多背着颜色各异的双肩包,成为另一道风景线。
探究背双肩包和提手提包的不同,多方调研,答案是背双肩包的人效果更高。而万人食堂和“土豆馅”的大包子,同样让我流连忘返。
感悟清华,从历史到现实,从过往到今天,不断拓展着我们思考的维度、探寻着人生的价值。
在人生重大转折的路口,在第二次生命开启的时刻,走进清华,不仅让我们看见世界,也看见了未来;不仅让我们镀了金,也对新岗位新职责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要更加重视知识创造的价值,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鼓励创新创造,更加深入宣传普及新商标法,推动商标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品牌中国,共同托起知识产权强国梦。
课堂践初心,学习照红心。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要从热爱学习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要从干好工作开始。不求学历求学问,不求富贵求作为。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人生新卷,已经展开。一个月前,《我和军旅说“再见”》,今天《冬日清华启新篇》。
十日后,又一个新的十年扑面而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踏着清华足印,整装重新出发,无论前方是阳光大道,还是坎坷曲折,我始终坚信,有军旅生涯的历炼,有百年清华的沐浴,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赶考状态,学习劲头不减,实干作风不丢,就一定能够焕发“第二春”、开启人生新篇章。如斯——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