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一则短视频,视屏里的爸爸和女儿在一起看书,场面十分温馨和谐,让人直呼真乃好爸爸的典范。
有网友调侃道:“真正的教育是从自身做起,而不是大人玩手机,孩子玩ipad。”
有一句话讲的很好,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书人不读书,要孩子读书的人也不读书。”
我一直觉得,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首先自己得热爱学习,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庭也会有学习氛围。
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家长骂为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界上有三种笨鸟,一种是是自己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父母们总喜欢寄希望于下一代,自己未能做到的,却总要求孩子去做,这种“双标”的现象似乎很常见。
我经常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老师啊 ,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交给你了,我们当家长的什么也不懂,更辅导不了什么,现在的知识太难了...目光中流露出诚恳,言语中透着无奈。
一个孩子的教养如何,出门在外是否懂礼貌、讲卫生,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是否得体,都和家庭教育有关。
比如一个孩子见到长辈就说“叔叔好”“阿姨好”,在公交车上也会主动让座,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肯定不会问,这个孩子是哪个学校的,班主任是谁,而是说这个孩子的家教真好。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满嘴脏话,粗俗不堪,我们肯定会说是家长没教好,而不会说是班主任没教好。
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耳濡目染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色的生活技能、出众的道德修养和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些都是孤立的学校教育给不了的。
曾经,某校发生过一起打人事件,起因是女生们踢毽子,一男生也想加入,但某女生不同意,男生凭借自身力气足,拉起女生胳膊使劲扭,嘴里还不停辱骂,最后造成该女生胳膊肌肉严重撕裂。
后来,老师从男孩那里了解到,原来平时,他爸爸便是这样对他的,每次他不听话,犯了错误,爸爸便会对他拳打脚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真实地反射出家长的素养。
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积极、正能量的影响。
在电影《奇迹男孩》中,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家人给了那个孩子的自信、善良、爱、博大、坚强。
假如没有那样的父母和姐姐,这个孩子真的就毁了。对这个孩子而言,他可以没有学校教育,但不能没有家庭教育。
假如家长都很善良,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不卑不亢,那么孩子也会一样,因为年幼的他们本身就拥有较好的模仿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而不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肆意糟蹋自己的人生,最后把过错推在了孩子身上。
“他在学校调皮捣蛋,学习也差的一塌糊涂,我为了督促他好好学习,才把工作辞了,但他居然还这样,眼看几个月过去了,我再找不到工作,生活都成问题了。”
“我是个全职妈妈,现在的我既没社交圈,也无法重新回到职场,我全心全意只为他,可他还是不懂感恩。”
有一次,她向我讲述了这些年一直不恋爱的原因,她说,从她记事起,家里就一直争吵不断, 爸爸偶尔还会打妈妈。
她一直以来,都在劝爸爸妈妈离婚,可是妈妈却惊讶道:“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因为想要给你一个完整的家,我们才坚决不离婚。”
孩子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没有必要把孩子同自己等同起来。
仿佛孩子有什么没有做好,就是自己没做好,这样反而会使自己越来越焦虑,状态越来越差。
父母的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父母们应该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不希望遇到什么情况。
比如,我现在要专心的写完一篇稿子,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与孩子约定,这段时间内不能来打扰我哦。
家长的责任边界也需要明确,孩子的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父母们替他们做决定,教导他们该如何去做。
孩子也需要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困难和自己的情绪,而家长只负责提供方法和从旁协助。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作业”的意义、完成作业的最佳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因为完成作业这件事,本身就是孩子的责任,而不是父母的。
所以,父母们不必靠控制孩子们的人生来抚平自己内心的焦虑,也不必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来填补自己人生的空泛和虚无。
当我们在乎的人都不信任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遭遇背叛的感觉,更何况是自己的爱人与亲人。
父母有时候,也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会恶意揣测自己孩子的意图,在未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前就急于指责孩子的错误。
这时候,父母不能光靠自己的臆想就随意的下定论,这种自以为是的评判,会给孩子们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拒绝同父母进一步沟通。
尽管父母们有所怀疑,也不妨先听听孩子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事实的尊重,毕竟孩子才是事实的经历者。
例如,孩子想学画画,你可以用信赖的语气说:“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好画画的。”
这会让孩子下意识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确会做不好,毕竟连最信任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这次成绩没考好,父母可以用信任的语气说:“这次只是一个小失误,查漏补缺,下次一定可以考得更好。” 这比一味的打压教育效果要好。
然而,过往的经验教训,孩子犯下过的错误,让很多父母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并不值得自己的信任。
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不是因为孩子优秀了,你才信任他,而是你信任他了,他才优秀。”
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这种信任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出孩子内心深处的潜能。
但此间,还总伴随着另一种声音:“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了,一点儿抗压能力都没有。”
“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太好了,生活得太顺利,缺少挫折教育,但凡一点儿不顺心,就会采取过激的手段。”
但是有一点,我们成人不妨思考一下,真正需要挫折教育的是孩子,还是成人呢?
有的老师,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的人多了,就发泄情绪,骂学生骂了整整两堂课。
还有的家长或者老师,因为“管不住”孩子,“控制”不了,“辖制”不到,就气急败坏,把孩子的错误无限放大,尽情对着孩子发泄情绪。
他们无法正确面对为师,者为人父母的那份“失败感”,也不能用健康、正面和成熟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时候身边的孩子很容易受伤。
不要把自己的坏脾气全部都抛给孩子,那样只会让他们对自己失望,对你失望,对这个世界失望。
主播:何善尼,独立音乐人,作者,电台主播。每晚陪伴80万小耳朵一起成长,每晚给你温暖。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微博搜索:何善尼。背景音乐:寂寞在唱歌-孙伯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