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在传省人民医院姚主任的心梗自救短文,大意为——当你独自下班路上发现自己胸口剧痛,有可能是心梗,无法及时赶到医院时,要把握自救的短暂黄金10秒,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长长地、不停地咳出来,每次咳嗽间隔两秒,一次吸,一次咳,直到救护车赶到或恢复正常。丁医师回忆起几年前,有位雇主家里的保姆,一天碰到雇主家的老先生发生心梗,心跳骤停后及时开展了心肺急救,最后把老先生给按回来。因为家中无法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建议先不要服用。
昨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在传“省人民医院姚主任的心梗自救”短文,大意为——
当你独自下班路上发现自己胸口剧痛,有可能是心梗,无法及时赶到医院时,要把握自救的短暂黄金10秒,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长长地、不停地咳出来,每次咳嗽间隔两秒,一次吸,一次咳,直到救护车赶到或恢复正常。深呼吸,“是要把氧气吸进肺”,咳嗽,是“以这个动作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省人医”,医院表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姚主任”。在医院官网上检索,总共只有三位姚姓医生,一位在肾脏病科,其余两位属于康复医学科。
由此推断,这条微信中的“省人医”还有所谓的“姚主任”,一定不是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他印象中,这条假消息也流传了好几年,从2014年全国首个“11·20心梗日”设立以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流传一波。“可能每个省都有人民医院,所以造谣者还特意只说‘省人医’,来增加自己这种说法的可信度”。
“这种做法是严重不对的,甚至会引发危险!”丁亚辉医师得知这一说法后,担心地说。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正常情况下,高频率的咳嗽就可能造成晕厥,而发生心梗后,咳嗽需要力气,如果像网上流传的自救法那样,反复深呼吸和咳嗽,会明显增加体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
丁医师说,“耗氧增加,是心肌梗死后最忌讳的”,这样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增加心梗后心跳骤停的风险。
“咳嗽确实能挤压心脏,但是连续反复咳嗽,反而会造成胸腔压力过大,静脉血回流不到心脏。好比打气筒,我们也要抽一下压一下,不能不间断抽压。”有时候,丁医师遇到血压掉得很快的病人,在准备推药的阶段,会让病人偶尔咳嗽一下,但这也属于个别情况,“利用咳嗽来促进血液循环,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
由此,丁医师推测,这条微信朋友圈文章的原作者,是个“半吊子专家”,只掌握了皮毛,说法纯属“扯淡”,会误导大家。
发生心梗后自救成功,“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丁医师说:“不要说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的医生,也只能等待救护车或者他人实施心肺复苏术。”
心梗后,一般都会出现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就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如果能在症状发作后的120分钟内进行治疗,将大大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这时候,医生能比普通人多做的,无非就是迅速拨打120,告知自己的症状,“也许下一秒就会神志不清”。
朋友圈流传的咳嗽自救法,原理是基于胸泵作用压迫心脏被动射血,射血效率是明显低于正常心跳的。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也是胸泵作用,如果要保证效果,频率要不少于100次。“而咳嗽法估计一个周期不少于3秒,一分钟20次最多,完全无法满足脑部供血需要,这点供血只能让人苟且活着,但意识肯定已经不清,更别说持续自救了。”
更严重的情况,心梗后会出现心跳骤停。根据丁医师的经验,“心跳骤停3-5秒,人就会丧失意识,连呼救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有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时间来自救?”
心跳骤停后,有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救护车再快,也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飞过来”。因此,当出现心跳骤停后,旁人能否实施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术很重要。
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傻傻坐着,病人家属只能在那里哭。”在我国,真正会心肺复苏的人,少之又少(尽管这几年,随着国内健康科普教育的深入和普及,对心肺复苏有所了解的人群在增加,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丁医师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院外心梗抢救成功率仅为1%左右,而欧美国家可以达到20%的原因所在。
确实,发病急、时间短,导致心梗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外抢救成功率本来就不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丁医师介绍,目前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在5%-10%左右,“像我们这类医院,积累了丰富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经验,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不过,心跳、呼吸已骤停的病人送到医院,死亡率还是很高的,很多人根本没机会上手术台。
“我国的人口基数那么大,只要能从1%提升到2%,就能挽回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为此,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全民普及亟待提升。
丁医师的孩子在上小学,他曾和同事搬了个模拟人,去孩子班里,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心肺复苏术,并和大家约定,今后每隔一年,就会给大家温习一遍。“从小抓起,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是心梗后院前急救的最佳志愿者。”
这里有几个活生生的例子。丁医师回忆起几年前,有位雇主家里的保姆,一天碰到雇主家的老先生发生心梗,心跳骤停后及时开展了心肺急救,最后把老先生给“按”回来。原来,这位保姆先前在医院当过护工,是个有心人,留意过心肺复苏急救法,才在紧要关头,救人一命。
还有一例,是一位外公带着外孙到山上采茶,采着采着,这位外公突发心梗,倒在地上,幸好外孙在学校里学过怎么紧急抢救,在急救车来之前,也把外公给“按”回来了。
丁医师特别提醒说,突发心梗,一定要先打120,不要开私家车送去医院。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开车快,但有不少突发情况,“病人是会死在半路上的,因为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做随车救护”。
既往有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有冠心病且心绞痛发作较为频繁的病人,有冠心病且家族中有人有心梗或猝死的病人,日常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对于这些人应该将相关的病历、医保卡(本)和既往的心脏病资料都放在一起并置于一个取用方便的地方,同时要告知其他家属存放地点,万一发病可迅速取用。病历本中最好贴一张直系亲属的联系卡,以便急救人员能联系家属。病历本上的过敏史和主要用药情况最好也写上。
3.准备一些药物,如救心丸(保心丸)、之类的。它们虽然不能直接治疗急性心梗,但可以在胸闷胸痛症状早期帮助缓解症状,鉴别是心绞痛发作还是心肌梗死发作。
4.发病早期要尽早联系急救人员,不要坚持半小时以上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
5.平时要告知直系亲属自己心脏病的情况,以免自己无法描述时,家属无法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心前区,胸骨附近的持续性闷痛,可伴有颈肩部和左臂不适,程度一般较剧烈,持续15至30分钟以上不缓解,舌下含服救心丸或无效。
1.先要呼救,拨打120,打开房门方便急救人员进入,打电话呼救亲属(如果没联系上,写字条记录亲属联系方式,方便急救人员联系)。
3.吸氧最好,血压要测。有条件的最好吸上氧气。测量一下血压和心率,也有助于决定是不是要含服片,对未来医生判断也有好处。
4.救心丸可用,慎用,阿司匹林暂缓。血压偏低或不知道血压,但有头晕的病人,应谨慎使用片。因为家中无法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建议先不要服用。
很多人在猜测乌镇镇和龙翔街道这个合并的意义何在,浙江特色小镇官网记者今天上午从权威部门获悉,这部分合并的区块,是为了给乌镇互联网特色小镇服务的,这里未来要规划建设互联网产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