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生对此非常气愤,他说,自己的生活因此受到不小的波及,不仅疲于回答好友同事的质疑,还要向客户解释清楚。“我微信上有300多个好友,和我反馈这件事的就有十几个,还有看到了没说的。我反复查看那天的朋友圈,花了将近3个小时才删除了所有广告评论。”
事发第二天,谭先生就找到了美的客服,对方并没有否认,只说业务人员没有培训到位。对于造成的影响,他们会在微博上道歉,并送出一份小礼物。谭先生对此并不买账,“我不会就此原谅的,也给大家提个醒,商家二维码别随意扫。”事已至此,谭先生还有个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微信支付的安全”。他说,自己已经把所有银行卡都解绑了。
记者就此联系了位于长江路的美的电器专卖,值班人员听完详情后表示确有此事。他解释说,已经和谭先生达成了和解。“这个主要是下面经销商的失误。我们也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推广方式,以为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现在,已经和销售人员说清楚了,尽量不要这样推广。要用的话,也要向顾客解释到位,务必征得顾客同意。”
只是简单的扫码,居然就能把个人账号“拱手送出”,由人在幕后操作,这只是谭先生的个别遭遇吗?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此类案例并不少见。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逆向群发软件,在后台设置好广告信息自动生成二维码,客户扫码后,就会自动帮商家转发朋友圈、自动评论好友动态,甚至能够自动群发通讯录好友。
但是,只要提高警惕,这些恶意广告也很难钻空子。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扫码后请求获取头像等资料权限、请求网页版微信登录、扫后已登录的网页版/电脑版微信突然掉线等。市民要注意,扫码中看到任何可疑提示、授权、反复确认等信息,立刻中断操作。
就谭先生担心的支付安全问题,记者联系了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公安专家表示,暂时没有接到此类报案。“想通过微信转账,无论后台怎么样操作,都需要两个信息,一是支付密码,二是验证码。市民只要保证这两条信息不泄露,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基本就能保证微信资金的安全。”专家还提醒,要提高个人安全意识,街头“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轻易扫。(记者 程茜)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