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健康饮品的卖点,更为它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今天极养君就来扒一扒网上流行的“绿茶减肥法”到底靠不靠谱。
茶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饮品。它所含的有益成分首推茶多酚。茶多酚被发现能降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1]。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将绿茶和减肥联系起来的临床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1个临床实验的研究数据,其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在亚洲人群中开展的。分析结果表示:摄入茶多酚【270-1200 毫克(mg)/ 天 (d)】大约12周能平均降低受试者1.3千克(kg)的体重,且亚洲人减重情况比白种人明显(-1.51kg VS -0.82kg)[2]。而这个减重效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茶多酚。一杯240毫升正常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大概在100-300 mg左右,也就是说保守估计这些实验用到的茶多酚约为每天3到12杯绿茶的量。
茶对体重控制的效果很有可能由于它所含的 “明星活性成分” 茶多酚。但茶多酚到底是什么呢?
被誉为茶中瑰宝的茶多酚其实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烷醇),黄酮类,酚酸类,花色苷类。这其中儿茶素类占多酚类总量的70%左右,也是很多针对绿茶的研究热点。
不同的茶多酚可能效果很不同哦!在儿茶素类别下最主要也最有名的EG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被认为是最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它是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单体通过化学键构成的物质。其他含量较少的儿茶素类成分还包括:ECG(epicatechin-3-gallate),EGC(epigallocatechin),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单体。
世界各地茶的种类多种多样,为什么更多研究关注的是绿茶的保健效果?这是因为茶叶加工的方式不同,产生及保存的茶多酚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拿红茶和绿茶做个对比,制作绿茶时所用的新鲜采摘的茶叶先用蒸的方式防止发酵,这样能产出干燥、化学结构相对稳定的茶叶,而茶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能保留下来。而制作红茶所用的是萎凋后脱水的茶叶,随后的揉捻、发酵过程会将茶多酚转换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降低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2]。所以茶多酚含量会随着茶工艺发酵程度的增大而降低,这也是绿茶成为养生首选的原因。
茶叶品种对应茶多酚含量一览表,大家可以看到,绿茶所含的茶多酚含量是最高的:
除了茶多酚,绿茶中还有咖啡因,被认为也有提高能量消耗和辅助减肥的效果。但是,有实验表明在单独摄入200mg的咖啡因时却并不能显著降低体重。那么当咖啡因与茶多酚加在一起呢?能不能比单独用茶多酚时的减肥效果更好呢?一项2010年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的咖啡因相比,茶多酚和咖啡因同时摄入能显著减少体重和腰围[3]。
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减重效果会受到平时咖啡因习惯摄入量的影响。在低卡路里饮食4周后,茶多酚+咖啡因的摄入能限制体重反弹的程度,但这只对平时咖啡因摄入量低于300mg/d (3 杯普通咖啡)的受试者有效。
交感神经系统在调节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中起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E)是激活这一神经系统的主要调节剂。因此,刺激NE的产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并促进脂肪的氧化。早在1975年就有研究证明儿茶素能抑制儿茶素O-甲基转移酶(即降解去甲肾上腺素的酶),从而延长同时释放的NE在突触间隙中的作用[3]。天然存在于绿茶中的咖啡因也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影响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磷酸二酯酶是迅速降解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一种酶,响应NE释放的信号[3]。合理饮用时,儿茶酚和咖啡因协同作用,对SNS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而儿茶素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是否依赖咖啡因的摄入以及其增加的实际程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茶多酚的摄入和脂肪代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摄入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小鼠被发现肝内脂肪酸合成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合成酶相关的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同时,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I(CPT-II)活性升高。所以儿茶酚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脂肪酸合成和激活脂肪酸氧化这两条途径来抑制脂肪堆积的[6]
肝脏内的能量转换,主要是ATP的产生,通过迷走神经感觉神经元向大脑的食欲调节中心发出信号。因此,当肝脏脂肪酸氧化水平低,ATP水平降低时,食欲增加。中链脂肪酸和1,3-甘油二酯油的消耗,增加肝脏脂肪酸氧化的成分,被证明可以减少人体摄入食物。
我们已经了解了儿茶酚能促进脂肪氧化,由此也能控制人体食欲。小鼠实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口服儿茶酚对自愿摄食量的影响,但腹膜内注射EGCG的大鼠摄食量比对照组少了50-60%。然而与此相关的人类实验较少,并未有很多支持茶多酚控制食欲的临床数据。
体外实验已发现茶多酚通过抑制胃肠道酶参与(特别是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且茶多酚能降低肠细胞中的葡萄糖摄取并抑制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大鼠和人类实验结果都显示口服茶多酚能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后的血糖水平。茶多酚还可以抑制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临床实验发现喝乌龙茶的受试者粪便的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多50%,这可能与茶多酚抑制胃和胰脂肪酶活性有关。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绿茶减肥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证据来支持的,但是茶多酚和咖啡因对机体能量消耗的影响尚不清楚。茶多酚调节脂肪代谢、控制食欲、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也很可能受到咖啡因摄入量以及个体酶活性的影响。此外,茶多酚需要量、性别、肥胖程度和运动的辅助作用都是值得更多临床试验探讨的话题。 而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适量饮茶能有这么多潜在的益处,每日泡上一两杯上好绿茶喝喝,不能不说是一件惬意而有益身心的事儿啊~~~
ߔ�儿茶素:绿茶抗癌、抗氧化、抗菌的有效化合物ConsumerLab综述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