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质疑“最悲伤作文”是代笔过了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03-28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47人浏览

  “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布迪厄曾在《世界的苦难》中说:“个人遭遇的苦难,看似主观层面的紧张或冲突,但反映的往往是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也唯有精准扶贫,才能在前端消解苦依伍木们的苦难引线,而不是将其悲剧被粗糙的扶贫筛子筛掉。

  “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这两天,四川大凉山小姑娘苦依伍木写的一篇作文《泪》,传遍网络。年纪轻轻,就失怙之后又丧母,只能与两个弟弟相依为命,这至为悲惨的人生遭逢流淌在文字上,虽是流水账,却字字泣血,它也被网民称作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就在作文热传,公众指望它能换来苦依伍木境遇的改善时,有媒体刊出了“‘最悲伤作文’被指枪手所为支教老师称整理过”的报道,有些官微也故意突出“枪手所为”“被润色过”等词眼。于是,我又看到了习惯性质疑的影子,又看到了“炒作论”的还魂。

  平心而论,对公共事件抱以质疑,没什么不可以,尤其是指向求真的质疑——在“真善美”的价值序列中,真是首要的,若事件真实性都存疑,那去渲染鼓捣善美、激起舆论情绪共鸣,就是欺骗大众感情。苦依伍木的惨境是写实,还是文学创作,确实可资追问。在求证过程中,就算带点先入为主的怀疑眼光也无可厚非。

  但令笔者反感的,是在证伪前就呲牙咧嘴地怀疑其是“代笔”,并将其作为传播噱头,而无视它可能带给一个小姑娘与部分同情者的伤害:你质疑归质疑,但在证实自身怀疑前,能否尽到保护当事孩童的应有善意?

  而从报道看,那篇文章就是苦依伍木所写,情况也都属实,只是因其擅长的是彝语而非汉语,在行文格式、标点运用上都欠奉,老师有对其进行无伤原意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添油加醋,也不是臆造悲情情节。实质上,在媒体资讯发达的当下,要查实苦依伍木的家境并不难。

  在此情境下,把“枪手所为”重点突出,未免有些不妥,也是种极端钻牛尖式的狭隘:要看到,“最悲伤作文”之所以传播极广,其清澈的文笔固然是打动人的“索引”,可最重要的,是她遭遇的不幸和凛冽的绝望。而当它牵出亟待社会正视的问题时,作文里的叙事方式是怎样的,已经无关紧要了,紧要的是纾解其困境。就此角度看,对文笔的锱铢必较,也是围观视线的跑偏。

  是的,“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式大悲无声的文字,确实太具震撼力,或许也溢出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但这本就不是用臆造的悲情熬成的鸡汤,也不是用来伤春悲秋、喟叹凡尘的,而是最悲辛的个人际遇。在这里面,悲剧本身比讲述悲剧的方式更值得关注。

  布迪厄曾在《世界的苦难》中说:“个人遭遇的苦难,看似主观层面的紧张或冲突,但反映的往往是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既然是事关贫穷,那相关的社会议题就该被导向贫穷;既然事发地是大凉山,那苦依伍木的境遇就该被置于广袤的地缘环境中去打量。

  “最悲伤作文”反映的情况似乎是个案,但在四川大凉山地区,这或许又并非个案:有太多贫困主题下的情景呈现,能借以瞥见当地贫穷面目的一斑,如“一年最多只吃3次肉”“人畜混居一室”……还有之前媒体报道的,数十名大凉山区童工流落深圳被非法使用,在被送回老家时却并不乐意,原因是“在这有米饭和肉吃”。而“最悲伤的作文”,不过是将极端穷困的一个剖面呈现在了公众面前而已。

  而将这番景象跟习总书记之前提出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结合,尤其引人深思:正如笔者在之前某篇文章中提到的,新形势下的扶贫,就是要落脚于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滴灌”、因需施援,也即精准扶贫,而不是沿袭拨款到地方财政、大水漫灌式扶贫模式。也唯有精准扶贫,才能在前端消解苦依伍木们的苦难引线,而不是将其悲剧被粗糙的扶贫筛子筛掉。

  说到底,“最悲伤作文”该将舆论思考更多地引向对贫困及扶贫模式的反思,而不是自动过滤掉悲剧本身,去纠结于文字表达技巧,那本质上就是用病态考据癖与轻佻的旁观姿态消解悲剧分量。

标签:表达难过的诗句,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