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23日电(记者马思嘉、艾福梅)牛年春节,38岁的马瑞用自己的头像做了一个动态拜年表情包,背景的鞭炮、金币加上头像上的兔耳朵,喜庆又活泼。“每年都重复一样的祝福语,太没意思,而用表情包更方便、个性,也更有温度。”她说。
马瑞是宁夏银川市一家学生托管中心的负责人。她可以“聊天不用一个字,全用表情包代替”,已经“完全无法想象没有表情包的世界”。
当前,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字沟通。打开微信、QQ等社交软件界面,几乎人人都收藏着心仪的表情包。2020年11月,微信更新了“裂开”“让我看看”“666”等6个新表情包,引发用户狂热追捧,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一些不满足于别人设计的表情包的网络用户还转向免费表情包制作软件,不论是自己、家人朋友,还是自家宠物的形象,都可以成为自制表情包的来源。
马瑞就经常抓拍自家猫、狗有趣的表情,制作成表情包。她还喜欢和闺蜜们在微信聊天时“斗图”,看谁的表情包满足的应用场景丰富。
30岁的罗雅龙是一位在广州工作的表情包设计师。他认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但是如果要用汉字将很细腻的情绪表达到位,需要一定的文字修养,这对于普通聊天场景来说不太友好。“一个合适的表情包可以准确传递出使用者的情绪,避免误解和尴尬。”他说。
遇到聊天对方不及时回复自己时,马瑞会发一个小丸子噘嘴的表情。“如果直接说‘我生气了’,对方可能会尴尬,而且我也不是真的那么生气,表情包恰恰可以传递这种微妙的情绪。”她说。
罗雅龙微博上有近2.7万粉丝。这些粉丝迷恋的是他创作的“小肥柴”系列表情包。“小肥柴”是一只虚胖的卡通柴犬,而且是以站立姿态存在的“人形犬”。“小肥柴”诞生至今4年多,使用量已达到几十亿次。
罗雅龙最早注意到微信表情包是在2015年左右,“那时微信表情包数量很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他希望创造出一套“好用且形象亲民”的表情包,让使用者产生“这不就是我吗”的亲切感,同时满足更多聊天场景。
“表情包设计门槛很低,难点在于做出爆款。”罗雅龙说。虽不是设计专业出身,基于对表情包行业的认真研究,罗雅龙发现中国网友对柴犬这一形象喜爱程度很高,于是开始创作“小肥柴”系列表情包。
经过朋友、粉丝的建议和使用数据的反馈,“小肥柴”形象不断变化,到如今已有二三十个系列数百个表情包,基本保持两三个月出一套表情包的频率。
为了创作更贴合网络用户喜好的表情包,罗雅龙会常去逛逛年轻人喜欢的网站、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寻找创作灵感。“我现在更注重细节、微表情等,因为相比于文字,精准表达情绪正是表情包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他说。
“能发图就绝不打字”,作为网络交流“必备品”的表情包还衍生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情包经济。
29岁的李思源住在北京,曾在日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为企业定制专属表情包。“表情包还有广告功能,如果用户要下载使用,需要关注企业公众号。”她说。
李剑是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者。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宁夏自远古时期便存在的贺兰山岩画,她与设计团队以贺兰山岩画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表情包,推广到微信应用平台。
一些网红表情包还出了大量周边产品。比如“小肥柴”就以商业合作的形式被印在一些知名化妆品、饮料的包装上,并制成T恤、抱枕。
“虽然表情包制作是个小众领域,但也是红海市场,因为每天都有好多新表情包诞生。”罗雅龙说,网友的关注点和喜好一直在变,这既给了表情包设计师压力,也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