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女俩在小饭馆吃饭喝酒时的坦诚,彼此都想争着下一辈子当“妈妈”的真情和伤感。
但是,贾玲最后时刻奔跑着哭泣的样子,让许多人感受到了失去至爱的绝望和不甘。
她原本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一来家庭负担不起,加上母亲不在了,她放弃上大学,挑起了家庭的担子。
比如换衣服,说相声的历来都是男演员,剧团就只给男演员提供更衣室,轮到贾玲上台,她只能跑到厕所去换衣服。
因为她就是姐姐的心血,姐姐做彩电销售,每个月挣800块,给她500,剩下300补贴家用。
就这样,熬到大学毕业。2003年非典来了,大多数同学毕业就失业,纷纷转行,离开相声界。
贾玲成了北漂,姐姐寄给她1000块钱,房租600元,除去生活费,很快就没了,姐姐气不打一处来:这么多钱,你都花哪了?
屋子很小,开门就是床,窗前一棵大树长出屋顶,冬天地上潮,没有暖气,她连电暖炉都不敢开,也不忍心向家里人叫苦。
毕业时,21岁的贾玲给自己立Flag:要是在北京一年没混出个人样,就回湖北老家。
最终,贾玲拿了第一名,郭德纲组拿到第三,刚毕业,她就打败了相声界的大佬。
但姐姐贾丹还是觉得,这样下去不靠谱,就在老家给她找了个公务员的工作,工资3000多。
胡同太窄,车没法开进去,贾玲踩着高跟鞋,下车飞速往住处跑,5分钟不到再飞奔回来。
和传统相声不同,他们改变了相声的表演形式,加入电影、电视剧元素进行表演。
每个段子,都刚好长在年轻观众的笑点上。他们这个相声,在北京小剧场演了80多场。
找到了成就感的贾玲,对表演越来越自信,她把自己的表演形式叫做“酷口相声”,自成一派,并创办了“新笑声俱乐部”。
每年剧团都有个大型演出,导演一看她的《大话捧逗》挺热闹,就把他们调到第一个节目。
春晚上,他们的节目排在倒数第二个出场,结果播出后却大受欢迎,还拿到“我最喜爱的春晚曲艺节目三等奖”。
春晚成名后,电视台的邀约也多了起来,两人到处演出,不停地创作剧本、排节目。
但贾玲发现,这么高频率的演出,能录的段子都录了。再这样下去,早晚会被掏空。
无论她说多搞笑的段子,观众就是不笑。但白凯南八字眉一皱,台下立马哄堂大笑。
休息一年,她在小破房子里学老艺术家的作品,把丢掉的铠甲一点点拼回去,变厚实。
天生有个演员梦的贾玲,立马就答应了。到了才知道不是模仿角色,是模仿名人唱歌。
没想到节目录制下来,效果出奇的好,收获了一波相声之外的观众,大家开始重新认识贾玲。
但这样的形象,反而深受观众喜欢,大家对胖贾玲的印象,甚至超过苗条时期的贾玲。
相声靠嘴巴吃饭,贾玲显然更适合偏向表演的小品。她不说词,往哪一站,就能逗人开心。
贾玲窃喜,她有一年能写80个本子的编剧孙集斌,加上自己也能写本子,爽快地报了名。
告别相声,进军综艺,最后再回到小品,贾玲的喜剧生涯从没停,只是换了更适合自己的战场。
小品《喜剧啊喜剧》里,她的角色是上海滩的“小百合”,穿勒肉的紧身衣起跑。
为了达到喜剧效果,她现场生吃辣椒,吹空一瓶啤酒,3秒暴风吃西瓜,一气呵成。
准备这样一个剧本,她要花4-5天,和编剧一起想破脑袋,挠光头发,每天忙到凌晨四五点才休息。
把自黑写进剧本的贾玲,一路过关斩将,10几期下来拿到第三名。第一名沈腾,后来成了她最默契的搭档。
我更喜欢不耗费体力的笑,喜剧不一定非要讽刺谁,但它就是挺好笑,这不就够了吗?
她笑着丢段子:32了,一直没有男朋友,场下的记者朋友有介绍的,(我)经纪人就在那儿。
许多女明星对年龄十分隐晦敏感,贾玲没有这样的心理,她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摊开,任人调侃。
小品讲述了贾玲穿越回妈妈的青春岁月,那时候父母还没有相爱,她教母亲撩汉,帮她追初恋。
从小黑屋搬进暖气房,是她梦寐以求的事。唯一的不足就是,妈妈没法享受到这些。
她的回答是:我倒是想回到那个时候,见一些人,(见见)年轻如泰山一般的父母。
电影版的《你好,李焕英》,主演贾玲、沈腾、陈赫、张小斐,全是为喜剧而生的人。
母亲不在的19年,贾玲没有站在阴影里,而是走进舞台中心,逗14亿人开心。
如果人生的本质就是一段苦旅,注定无法改变悲情的底色,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看待它的态度。
作者简介:Jenny乔,北大学霸,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两本畅销书作家,曾是年薪百万的纽约律师。用理性、独立、文艺的笔触,揭穿人间真相,解码人生困局。微信公众号:Jenny乔(ID:Jenny-Qiao-Lov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