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距离春节仅剩7天,回家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如今还可以补一句,不回家过年的未必不是孝子。对于“过年回家”这个中国人本不该迟疑的概念,在京工作的湖北青年许骏却徘徊在回家的路口望而却步。“32了,没成家、也谈不上立业,一回家过年,亲戚的各种关心让人烦恼,同学聚会越来越像‘成功人士表彰大会’,还少不了年货、礼品和不菲的红包支出。为这,迟迟没敢买票。”近乡情怯,“恐归族”怕什么?有家难回,子女和父母谁更受伤?
结婚了吗、朋友怎样、收入多少、房子多大,这类问题属于例行盘问,考验着每个归家人的耐性,打磨着游子思乡的热情。
后天建立起的观念、方式和习惯在家乡是行不通的,那个江湖有它自己的逻辑。面对琐碎的审视,平日小心翼翼堆积起的海市蜃楼在现实面前瞬间崩塌。
王小恬很难忘掉马年春节那次不够体面的还乡。连端茶、寒暄都不会的她远远不及口齿伶俐、早早嫁人的堂姐更讨人欢喜。终于有机会陪外甥去唱歌、诺长的歌单除了“时间都去哪了”之外一支也不会唱。同学聚会攀比之后的失落让她感觉“相见不如怀念”。“五年前一意孤行到动批开鞋店,没赚到钱,来年还不知能不能租到店铺。留下生活也艰难,回家又无法融入家乡的环境里。”
年,越来越安静。与亲人情感互动的亏欠被毫无新意的物质所弥补,横亘于两代人价值观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越来越深。“在外打拼时常常有好多话攒着等回家跟爸妈说,真回来了,反而说不出话来。爸妈的叮嘱不管同不同意,都会点头称是,自己心里却另有一套。交流太少,隔阂越来越深。”许骏说。
生存压力不仅剥夺了中青年人快乐生活的权力,也剥夺了他们相聚团圆的勇气。“不是不孝,也不是不愿回家,是没混出名堂没脸回家。”颜面,拉远了人情的距离。然而对于父母来说,这些都不成问题。
“过年就是要团圆,没有孩子的节日不圆满。年轻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的担忧,还希望借着过年这个机会好好沟通、纾解纾解。总要面对面聊聊情况,知道孩子做什么、想什么才放心得下。”刘女士说出了那些为子女生活状态牵肠挂肚的父母的心声,过年也给两辈人的沟通交流提供契机,盼团圆也是盼着与子女拉进心理距离。
“我们要的并不多,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过节。孩子方便就回来,孩子不方便我们就过去。”儿子在北京成家的范美蓉说。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