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玩笑说,这两天,和朋友之间相互问候时,如果不加一句“打工人”,都感觉这个聊天缺少了灵魂。
这个热词的出处,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下午好,各位打工人!”
和以往所有的热词一样,它迅速就在网络上掀起了段子手的狂欢:“感觉天气又变热了,是因为感受到了打工人火热的工作热情”“机场过安检,身上东西全拿出来了,机器也一直报警,是因为打工人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现在当然已经掌握了热词火爆的规律:只要能戳中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痛点,它就会成为流行。而“打工人”,无疑是让大家想起了自己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我们想说的是,如果你不得不努力,那请像这个热词的传播一样,没事儿善意地调侃调侃自己——火热的“打工人”热情、钢铁般的“打工人”意志,带给自己的,会是积极的工作态度、潇洒的生活态度。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尽管这个工作可能不在同一个层次。社会就是个精密运行的大机器,每个人都得在上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工作,就没饭吃,这是最朴素也最现实的道理。有人有天赋,有人有机遇,他们飞黄腾达,他们锦衣玉食,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打工人”——即使不为了“吃饭”,你也得工作,甚至比大部分人还心累。
可是,放眼全世界,平凡、普通都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标签,所以,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想完成现实的境遇跃升,想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我们只能更努力地工作。而“更努力地工作”,就是我们“打工人”所需的自我加压。
适当的压力,能让人充满斗志;过度的压力,却可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社会新闻,有普通人突然情绪失控拦高铁,也有平时貌似正常的人作出过激行为,甚至有平时“只是觉得有点内向”的人自杀……他们,都是心理调节出了问题。
201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其中有很多数据值得留意:在被问及“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是否严重”时,有48%的人选择了“是”,40%的人选择了“说不清”,只有12%的人选择“不严重”。这说明,大家都觉得整个社会压力大,大家都比较焦虑。而在选择“需要什么心理服务”时,53%的人选择了“自我调节”。
随着我们进入信息化社会,工作节奏变快,另外,获取的信息多了,“打工人”们也更容易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些都会导致焦虑情绪的提升。尤其像是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让工作形势变得比往年更难一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当然应该呼吁,政府给民众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心理疏导,社会成员之间给不同分工的“打工人”更多理解和支持,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渠道,我们更需要的,还是“自我调节”——“打工人”各种段子的流行,是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自我开解、与自己握手言和的一个幽默符号,让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沮丧和劳累之后,第二天还能微笑着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
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传统美德中包括了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这些词,但很少有人会提到“幽默豁达”。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他流芳千古的,可不仅仅是那些绝美的词,还有他的幽默豁达。如果他真能穿越到现代,应该也是活跃的“打工人”段子手吧?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