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把“无心合道”、“一切现成”、“休去歇去”之精神落实在当下的默照中,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同时又非常适用的方法,初学默照禅的人可以一试。
建议初学者先把三祖的《信心铭》、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全部背诵下来,烂熟于心(有条件者,还可以加上其他一些禅宗大德的经典诗偈和法语,如傅大士的《心王铭》,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六祖《坛经》中的几首《无相颂》和《涅槃偈》、《自性真佛偈》,腾腾和尚的《了元歌》,懒残和尚的《悟道歌》,石头和尚的《草庵歌》,以及四祖开示牛头和尚的那段法语,澄观大师的《答皇太子问心要》等)。用功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状态,有针对性地拈出其中的一句或几句,顿在心中,如口中衔着一块糖相似,不断品味。比如:
1.当外境喧嚣、内心受到干扰、一心想逃避环境,或者自己对修行环境不如意、挑三拣四的时候,我们可以念: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2.当我们知见不圆,落入二边分别取舍当中,妄想通过压制念头的方法来追求空静之境,而把自己弄得很疲劳、很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念: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3.当我们功夫不上路,身心焦躁,觉得大道离自己太遥远、对修行失去信心、感到非常郁闷的时候,我们可以念: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5.当我们妄想逃避烦恼,或者妄想在见闻觉知或生灭心之外,寻找一个所谓的常住真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念: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计较乖常,求真背正。双泯对治,湛然明净。不须工巧,守婴儿行。
7.当修行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境界、想通过斗争的方式摆脱它却不可得的时候,我们可以念:
8.当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入二边分别,用取舍心做功夫,因而感觉到特别吃力的时候,或者想知道自己功夫是不是上路了,我们可以念:
能有效解决当下功夫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能帮助自己迅速地树立起正知正见,确保在以后的修行路上不致走偏。这些口诀的含义,我们在默照禅的理论中已经谈及,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要有一种亲切感才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一般人都容易患急躁的毛病,这种急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反差:一方面是有所求、有所得、贪快的心念炽盛,另一方面是功夫落在二边当中,不得力,身心紧张,没有法喜。两相对比,就产生了急躁。
此急躁的毛病一起来,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对修行没有信心,郁闷绝望;二是向外驰求,或者改换法门,或修习外道法,或退失道心。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千千万万,成道的人却寥若晨星,原因之一就是患了急躁病而不知如何对治。
须知急躁病的真正根源,在于没有树立起“无心合道”的圆顿知见,没有生起“一切现成、直下承当”的决定信心,没有掌握好“休去歇去”的用功原则和方法。因此,要治疗急躁病,必须在圆顿的知见和信心等方面下功夫。我们可以试图用上述念诵口诀的方法来处理这类问题:
当急躁、绝望、郁闷的心情生起的时候,首先念“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或者念“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或者念“一切现成,当下即是”,等等),来反复地提醒自己:即使是在烦恼中,即使是在功夫没有上路的情况下,大道并没有离开我们,仍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接着念“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或者念“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或者念“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等等),来反复地提醒自己,大道就在眼前,只要我们不分别取舍,不生心动念,心里闲闲的,同时又明明了了,当下即可与大道相应。
接着再念“虚明自照,不劳心力”(或者念“菩提本有,无须用守。烦恼本无,无须用除。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或者念“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等等),来提醒自己,放下取舍的心、外求的心、斗争对治的心,将身心的紧张全部消解掉,归于心中无事的闲闲状态,然后再做默照的功夫。
通过这三步口诀,我们就可以从见地、信心和观行方法这三个方面,彻底根治修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上述诸禅病,并保证我们的功夫永远处在“在道”的状态。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