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80%的独生子女夫妇当老人住院时会选择请护工帮忙照顾。这就意味着,未来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护工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护工群体的数量却未相应增长,“护工荒”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根据全国老龄办测算,到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2900万人。与之相对应,届时,养老护理员岗位应达到657万人。但目前来看,这一缺口还非常大,护工人才的缺失正成为阻碍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拦路虎”。
如何破解“护工荒”困局,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护工何以“荒”?“荒”在观念上。现实当中,人们一提到护工,第一反应就是感到护工工作脏、累、多、杂,没有给予护工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身份歧视和工种歧视;“荒”在待遇上。不少从业人员表示,护工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职业上升通道,缺乏职业认同感;“荒”在管理上。现在,护工行业与医院多年的发展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护工行业的管理则相对滞后。
时下,新的“银发”浪潮需要呼唤更多护工,唯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重视观念引导。社会、家庭、市场为护工行业引来“百凤朝阳”的良机,唯有抓住机遇,才会大有作为。加强技能培训。建立护工服务人才的职称评聘制度,打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职称互认通道,让护工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提高薪酬待遇。“以质论价”,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护工短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缓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