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每个活得压抑的成年人都会被这群孩子燃哭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9-05-22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32人浏览

  当一批批90后、95后开始步入社会,这些主导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越来越爱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无论是前人的经验还是如今的体验,我们都自觉地领悟了:做好一个成年人,就是学会隐藏所有的不堪,永远对这个世界笑脸相迎,做该做的事。

  在自己家门之外,唯一敢让眼泪流出的地方是公司的厕所,和漆黑一片的电影院。就这,还得咬着牙憋着气,不让自己抽泣的声音被人听到。

  就像前两周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让一干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成年人为摇滚激情流泪,这种当代生活的困境也让人想到了另一部经典电影——

  这是一部2003年的美国校园电影,被大师安德鲁·韦伯改编成了音乐剧后风靡全球,最近也正在中国国内进行巡演。

  无论是表演更细腻的电影版,还是现场演出震撼人心的音乐剧版,这个故事虽然老套,却足以让人意识到一件事——

  男主人公杜威·芬是一个热爱摇滚,却在世俗眼光中一事无成的“loser”。他被自己组建的乐队赶走,身无分文地寄宿在死党家。

  这不是一般的小学——这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小学,小孩子都是照着必进常春藤大学的精英模式培养。他们在学校的唯一意义就是分数和表现,不被允许喜欢学习之外的东西,更不能做出格的事。

  摇滚老混子杜威显然跟这所学校格格不入。但他无意中发现这些孩子其实很有音乐天赋,便开始蠢蠢欲动。

  他拿自己吃了灰的乐器教这些孩子成为吉他手、贝斯手、鼓手,想带着这些小孩组一支乐队参加比赛,完成自己的梦想。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日后要上哈佛耶鲁的小朋友很快被他忽悠成功,甚至对这支杂牌摇滚乐队十分积极。

  有的孩子的爸爸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永远都在讲电话,从来没有耐心听孩子想跟他说什么……

  这些孩子从一出生,就注定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为目标,杜威带他们玩摇滚乐却发掘了他们的价值不止“学习好”这一面。

  技术宅可以用电脑设计舞台灯光,喜欢时尚的孩子可以负责服装,大块头可以负责安保……他看到每个孩子在学习优异之外的特点。

  甚至班上那个最一板一眼的小女生,看起来和摇滚最格格不入,杜威却让她做乐队经理,监督所有人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而且,他是唯一一个会问他们“你们有什么愤怒的事情”的老师,然后把他们的心里话变成了摇滚唱了出来。

  这些一丝不苟的小精英们从来不敢反抗父母的冷漠、老师的严苛,但杜威会用摇滚乐告诉他们,对于压迫着你的东西,你也可以鼓起勇气说“不”。

  生活中有个“老大”,它是主宰生活的权威,说一不二,从来不在乎你想什么。杜威却告诉孩子们,你可以将自己对它的愤怒在摇滚中释放。

  杜威却在家长会上,对愤怒的家长道出了他们一直没发现、或是懒得去发现的事实:

  你们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在我的摇滚乐队里他们简直太牛逼了好吗?

  孩子们最终也冲破阻碍登上舞台,终于把心声——自己写的摇滚乐——唱给了台下目瞪口呆的家长们。

  家长们从震怒、到惊讶,最终为之感动和震撼。他们终于正视,自己的孩子做喜欢的事、说想说的话时的样子是闪闪发光的。

  男主的死党是一个迫于女朋友压力“改邪归正”的居家好男人,年轻时其实是男主玩乐队的好搭档,也曾有个狂野的摇滚梦。

  摇滚对他而言,就像每个人小时候都为自己规划过的乌托邦,后来逐渐被现实敲醒:自己没条件、没天分,那就算了吧。

  所有人只知道她像个工作机器,没人知道她也曾经很开朗、很幽默,会为了自己热爱的摇滚歌手发疯。

  但身为校长的重担,来自“衣食父母”家长的压力,让她必须收起所有多余的激情,逐渐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成年人知道自己有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放弃了一部分自我,压抑了热情。

  这是生存的需要,再正常不过。就像变色龙披上一层隐身于环境的伪装,我们收起冲动,学会隐忍,自觉地被规训成了一个正常的大人。

  可是,人非草木,我们总有需要释放生物本能野性的时候,让胸中那头被束缚太久的野兽冲撞心房。

  就像电影中的家长和老师在台下,看着孩子们激情的表演而心潮澎湃;就像音乐剧台下的观众看着小演员们在台上不知疲倦地演奏,而感到无比痛快。

  他让孩子们通过摇滚达到的“叛逆”,不是故意破坏与作恶,而是面对乏味生活时让心灵不甘于沉寂的勇气,是表达自我、追求自由的呐喊。

  其实,很多经典的电影都是立足于师生关系,披着某种艺术形式的外衣,却有着更深刻的内核。

  《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等作品,都是在展现“人本教育”的主题时,让迷茫的年轻人找到并释放真正的自我。

  屏幕外的我们也会被这种探索的过程深深感动——一个人灵魂的自由,不该被某种自大的力量奴役。

  上学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用蛮横的姿态,试图从外部表现给一个人定义。你这样、你那样,所以你不是个我所需要的“好孩子”。

  步入社会,又有太多能被说三道四的“把柄”,只因你活得不像个得体、理智、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即便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会选择隐藏起真实的情绪,压制住想要呐喊的愤怒,选择迎合生活的琐碎、职场的势利、人情的亲疏。

  但至少,我们能在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音乐中找到一个精神角落,唤起心中那股热情的生命力,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标签:压抑的意思,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