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冷笑话 » 正文

农妇炒股记:本金回了我就撤 村里人要笑话了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1-11 属于 冷笑话 栏目  0个评论 117人浏览

  41岁的农妇晓兰站在闷热潮湿的西瓜棚内,对记者提出的这几个股市“术语”一头雾水,连连摇头,再细问,她说K线图大概就是涨跌的走势,但还能从K线图中看出别的什么门道来,她不懂,至于“溢价率”、“报表”,她连听都没听说过。可就这样一个几乎对股市一问三不知的职业农民,却在今年4月底成为了一个新股民。

  要说农民炒股,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浙江东阳南马镇泉府村就已成“炒股村”。当时,600多户村民中有100多户在炒股。但泉府村成为“炒股村”是有一定的特殊背景的,作为民营经济起步较早也较为发达的浙江地区,不少农民较早告别了土地耕作,置身市场,经济上得到解放,也就有了在股市冲浪的胆量与实力,但泉府村成为“炒股村”在浙江一些地区可能具有代表性,但在全国农村并不多见。

  近几年来,农民手上的闲余资金确实是多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手上闲余的资金还不少,因此,农民朋友参与原本城市人“专属”的理财与投资的热情也高了。但受制于房地产限购政策与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房款压力,农民基本被排除在房产投资的门外,农民的闲钱这些年较多存在银行“吃利息”,也有些冒险投入到利息与风险更高的民间借贷。

  有闲余的资金、有理财的冲动、有技术的支持,再加上有市场的利好诱惑今年5月底以前股市一路高歌,使得新时代的“炒股村”开始出现。这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陕西兴平市马嵬镇南留村。据村支部书记南栋梁介绍,全村830户、4300多人,不少村民开户炒股,目前股民超过100人,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7岁,有的村民投入20万元,听说还有人投60万元、100万元。南留村似乎炒股成风,南栋梁家俨然成了一个农村证券所,交易时间围满了炒股的村民,盯着那台红红绿绿的49英寸电视屏幕。

  瓜农晓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晓兰所在的村子是江苏盐城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一个退化中的村庄。之所以说“退化”,是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在近十年中流失严重,年轻人或通过考学就业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定居,或在大城市务工,还有一些人积攒一定资金后到县城投资做小本生意,留在村里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就连10岁以下的儿童比例都在减少,“家长们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好的学校了。”晓兰介绍。

  种地的人少了,土地自然也就流转到了晓兰这样愿意继续在农村耕作的青壮年手中,这对晓兰是一个从土地掘取更多财富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初,晓兰初中毕业后去浙江打工,也就是当时出现“炒股村”的东阳,因为较早接触过市场,晓兰的思想在村里较为先进,什么都敢尝试。如果不种植经济作物,一亩地年均净收入只有约两千元,晓兰较早地在村里尝试大棚种植,大棚西瓜、莴笋、青椒她都尝试过,遇上行情好,十几亩地一年的净收入有十多万元。

  对江浙一带的农村家庭而言,如果没有遇到重大疾病或者有子女上大学,经济的负担其实并不明显。晓兰夫妇承包了40多亩地种植大棚西瓜后,收入更是增加。但是耕作毕竟是靠天吃饭,就像今年,因为连绵的雨天,苏南、上海一带西瓜销售不畅,瓜价也是一落千丈,连能不能卖掉都成了问题。晓兰的瓜地里还有几万斤西瓜等着瓜贩子来,但迟迟不见瓜贩子,即便来了,价格压得也很低,晓兰舍不得卖。

标签:炒股笑话,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