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美国生活随笔:我们把5个月的女儿送进了托儿所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1-09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25人浏览

  我的女儿刚满五个月,我们就把她送到托儿所了,国内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很新奇。

  第二,女儿是独生子女,一般家里的一个宝宝出生,都有四个长辈围着转,让保姆带都舍不得,更不用说送到外面托儿所了。

  其实,即便在美国的华人家庭中,这么早送托也非常少见,最常见的模式还是双方老人轮流过来带。当然,现在一些家庭也会选择夫妻一个上班一个全职在家带娃,不过经济压力确实会大一些。

  首先很幸运的是,美国对于双职工或单职工家庭的小孩托管,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不管是全日制,半日制,还是家庭托管,都有一套实践了很多年的体系,政府也有严格的监管措施。

  再加上父母愿意大老远从国内飞到这里来帮我们带孩子,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选择。所以我们对于带孩子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比较有信心。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托儿所体系吧,各个地区可能有不同,但大致上应该差不多。

  最常见的是私立的连锁托儿所,其次是教会下面办的托儿所,还有私人在自己家开的家庭托儿所。

  前面两种托儿所比较相似,一般从6-8周的宝宝开始收,一直上到幼儿园,也有到小学甚至中学的。这种托儿所一般提供几种不同的时间选择:有适合双职工,一周五天早6点(或7点)到晚6点的,也有适合单职工的,半日制,或一周2-3天。

  说是托儿所,其实挺像学校的,管理很正规。每个年级都有定制的课程计划,师生比是根据孩子年龄不同规定的,一岁以下是4比1,大点的就6比1,最大是10比1,这样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个孩子都能被关注到。1岁后的所有孩子都按照固定的作息时间吃饭、午睡,3岁以上还有各种课外活动。

  我为女儿Emery选择的托儿所离家很近,不到五分钟的车程。托儿所整体是一座五、六百平米的平房。中间是开放式的配餐室,可以看见工作人员在配餐。婴儿室是封闭的,进这个房间要套上鞋套,因为婴儿都是在地毯上活动。

  托儿所外面有活动的场地,也有一些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天气好的话,每天下午都安排各班轮流出去户外活动。

  Emery因为是5个月,进的当然是婴儿室。婴儿室保育员的配置是1:4,也就是每四个宝宝配一名保育员。整个婴儿室里有7-8个宝宝,所以经常保持有二位保育员在岗。

  这些宝宝月龄都不一样,最大的一位女孩已经会走路了,最小的是一对双胞胎男孩,只有二个月大。还有几个宝宝是七八个月的样子。

  托儿所免费提供奶粉,但泡奶粉的水必须由家长提供。所以每位宝宝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纯净水桶 ,上面写着宝宝的名字。每位宝宝还有一个盒子,尿不湿、湿巾纸、备用的一套衣服都放在盒子里。

  美国对Child care这方面其实很严格,一般对老师或保育员入职前都有3个月的培训期,培训期会一直没完没了的看DVD,没完没了的考各种证,像急救证、消防安全之类的,还有就是各种背景调查,基本就是把你所有信息扒个遍,确认你没任何记录(包括开车罚单都算),才能正式录用你。

  小朋友的确会有些哭闹,但是作为老师也会有应对方案,当然不是强行把孩子带走,而是一般会用玩游戏、讲故事或者其他小朋友过来找她一起玩这样来转移哭闹小朋友的注意力。基本上一个礼拜左右小朋友都会变得爱去托儿所了。

  记得第一天送她去托儿所,我心里不舍得,待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开,那边的保育员催着我走。Emery趴在地上,瞪着二只好奇的大眼睛,看看小朋友,看看玩具,对我的离去毫无反应。回家的路上,我只感到心里空落落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涌上来了。

  下午,我早早的去托儿所接她。一进门,保育员就向我翘着大拇指说:Emery is good !

  这小家伙原本就很安静,五个多月还不会坐,也不会爬,她就安安静静的趴在靠垫上,抓住旁边的玩具自个儿玩玩,即使是第一天入托,也没给保育员们增添多少麻烦,所以她们忙不迭的翘大拇指,可能暗暗的为这新来的宝宝是个文静不吵闹的孩子而庆幸吧。

  现在想来,入托早也有早的好处,孩子小,有点懵懵懂懂,待在家里跟待在托儿所对她可能没有区别。慢慢的她就习惯一早去托儿所了。

  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交本能的需求吧。家里一个妈妈能够陪伴他做的事情毕竟有限,幼儿园会有更多的游戏选择。跟很多同龄的宝宝在一起玩,语言发育,团队合作,思维方式也会得到塑造。

  等Emery 14个月了,已是托儿所的资深托儿,每天早上一说要去托儿所,她就会把小手伸出来要穿衣服(室内外有温差,我们出门给她加衣服)。

  只有一次,Emery感冒,又碰上节日,在家里多待了十来天,等再送她去托儿所、把她交出去的那一刻她哭着不肯,看她伤心的样子,我心里也很痛,但没办法,只能硬着心肠走人,估计很快就能平息的。

  一个房间里有七八个小宝宝,二位保育员非常忙。除了日常的喂吃换尿布,宝宝们还会不断制造状况。保育们在空下来时也会来跟宝宝们玩,教他们一些知识。

  她们还要做些手工,给宝宝拍些照片,每个月总会有几个节日,托儿所有很多活动,婴儿室的孩子虽然还不懂事,但也都参与了这些活动。

  等Emery大一些时,我们收到了一本宝宝的成长册,里面记载了宝宝在婴儿室时期的手印,脚印,照片,还有涂鸦等,我们感觉很珍贵。

  送托儿所的孩子,跟在家里由老人带的孩子不同。除了按时换尿布,按时给进食外,没有人整天陪着你呵护着你,一切都靠自己。

  当她学会坐时,她要移动到其他地方去,就自创了一个坐位移动法:坐着,身体往右前倾斜,用右手支在地面上坐着爬行,姿势不大好看,外公戏称为残疾人姿势,但速度很快。

  婴儿室的孩子都是在地上玩的,她的这个动作保证了她能自由的在这个空间内移动玩耍。在托儿所,宝宝可能不会像家里那样照顾得舒适,但她接触的人多,早早就习惯了集体生活,对宝宝的成长我觉得是利多于弊的。

  2017年元旦过后, Emery这一批婴儿室内的宝宝都被移到外面一间,类似国内的小小班吧。小小班里的宝宝大多是刚刚学会走路,Emery开始还不大会走,但没过多久,就能稳稳的走了。

  这个小小班和婴儿室一样,也是二个小时给换宝宝一次尿布,但进食的方式不一样了。不管是正餐还是点心,都要靠宝宝自己用手抓来吃。

  起初宝宝会抓不住食物或者送不到嘴里,有时也会把整个手塞进嘴里去。但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慢慢学会了自己进食,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得到锻炼。

  托儿所提供早餐,每天九点前到托儿所的宝宝有早餐吃,九点后送来的,就错过了早餐时间。

  午餐一般有主食及水果蔬菜,还有一杯牛奶。午餐后换了尿布就是午睡了。下午还有点心。

  老人养孩子都喜欢 “ 填 ”,生怕他们饿着,瞅着机会就往孩子嘴里塞食物,所以养出许多小胖墩儿。去年父母到美国后一个多月,Emery就胖了,去体检时,那提示体重的曲线一下子就往上翘了。

  在美国托儿所、公园里看见的小孩,都是瘦瘦的,难见胖墩儿。虽瘦,但玩起来个个像猴子那么灵敏。也许,这是个养育理念的问题。按说,孩子饿了,看见食物自然会吃,不想吃,就表明他还不饿。懂得这个理,但在行动上还是难免违背。

  父母们最担心的无非是能不能把宝宝照顾好。这点我们是很放心的。因为正规的托儿所都有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比如大人进婴儿房里必须穿鞋套,老师给换尿布必须带一次性手套等等。

  每天孩子们走了以后,所有的房间地面和器具都要打扫消毒。给小宝宝午睡的婴儿床床套也是每天换洗。这些说实话我们在家里都做不到。

  再加上托儿所的阿姨很多干这行几十年了,带小宝宝的经验可比我们丰富多了,经常我们还要向他们请教呢。

  当然,要做到像家里一样无时无刻有大人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反倒觉得,小孩子饿了或不舒服了会哭会叫,其他时候其实也不需要一个大人全程陪同。

  从小就送的好处就是她适应的非常快,基本没有吵闹就习惯每天去上学了。每天规律的作息其实对宝宝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当然,刚送的几个月确实生了好几次病,经常感冒流着鼻涕。不过坚持一下就挺过来了,到了冬天宝宝也基本没有再生病。

  再看看周围的美国家庭,双职工的线周就送托是再正常不过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父母公婆来全职帮忙的,宝宝也都成长的很好。

  我的父母能帮忙带到5个半月,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帮忙带娃不说,还要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饭和做家务,其实一天下来,几乎没有空下来的时候。

  中国的父母总是这样处处为子女着想,从不考虑自己的牺牲。其实从我们子女的角度,更希望父母和我们都过得好了,才是真的好。小孩子嘛,总会长大,顶多多哭一会多生几场病,好像也没有研究证明哪一种带法的小宝宝以后会成长的更好。

  最后可能大家还会关心价格的问题。托儿所的价格根据地区和质量不同,差异还挺大的。

  我们在休斯敦,这里的全托一般每个月在一千到一千五美金左右,有些比较贵的城市就要到两千美金以上了。

  如果请一个全职保姆来家里的话,我们这里两千美金左右。这些支出在普通家庭都是挺大的一笔开销(所以说宝宝就是碎钞机呢),但是考虑到可以解放一个家长去外面工作赚钱,经济上还是很划得来的,更别说职业中断几年后再出来工作肯定要受影响。

  其实托儿所只是一个开始,到了学龄,在美国也要靠学区房才能上好的公立学校,进了学校也要拼各种课外活动和补习,现实跟国内很多误解的美国“轻松又免费的教育”实在是相差很大。

  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总额为686亿美元,预算额较2014年增长13亿美元,增幅1.9%,较2013年增长30亿美元。拨款预算中最大的份额用于学前教育至中学阶段,占可自由支配开支的近90%。

  芝加哥大学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认为,学前教育对孩子本人,家庭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是一笔很合算的投资,特别是国家投资低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获得的回报更为可观。

  根据这位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平均每一美元花在学前教育,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教育投资,国家每年都会得到7-10%的回报率。

  这些回报是长期的,不仅表现在对孩子的基础教育上,使得孩子在上学后能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更表现在孩子长大以后,获得过更好教育的人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工资,无形之中就减少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投资,有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无疑又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国家对熟练工人的培训费用,由此说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是不是一本万利呢?

  同时根据另一项跟踪研究也表明,受过良好学前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与饮食习惯,罹患高血脂与高血压的比例也相对比较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詹姆斯的理论,投资学前教育国家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率。美国一向以商业立国,想想看,有什么比向政府部门展示出经济效益更有说服力呢?在这一点上,也许值得我们国家好好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生活随笔,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