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栏目属于故事性文字,针对口味不限于资讯新闻、学术性文章、产业评论的读者设立,更大力度满足多玩网友的阅读需求。如果在食用本栏目时产生各种不适,请及时吃药,并点击右上角的“X”,切勿继续向下滑动。
最近,胡编收到一位玩家的投稿。这位玩家用了一大篇气愤填膺的形容词表达了他在网吧经常被人说“你玩的是什么垃圾游戏”之后的心情。这种事情,胡编也遇到过,而且当时的心情和这位玩家非常相似,有一种“被小伙伴嘲笑了自己的身高”一样的心情起伏。所以本期,胡编就随着这位玩家提供的线索,讲一讲这方面的故事。
【本栏目所涉及人物均为多玩真实采访原型,一旦发现是本人请立即与胡编联系领取礼物】
在写下这期文章之前,胡编对将近50位玩家做了一份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你是否被人嘲笑过自己正在玩的游戏”。而调查的结果并不意外,50位玩家均回答了“有”。这种事情的发生情景各不相同,有人在网吧被小学生嘲笑,有人在宿舍被室友嘲笑,有人在公司被同事嘲笑以上占了98%。还有2%的情景是,有人在家被父母嘲笑。
我可以想象超过99%的人一定在某个场合被人说过相似的话。我问身边的人怎么看这件事,他说“人都有劣根性”,好像“劣根性”这三个字可以解释通透大部分的事情。
小沃,21岁,云南人,在深圳龙岗打工,曾因打人在拘留所呆了几天。第一次见到他时,留着好几年前的非主流发型,发丝烫的如同炸毛的小动物一样毛躁,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这片我罩着”的痞气。不得不说,真正聊起来之后,挺对我的口味儿,有一种和他身上痞气相悖的单纯。
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在此之前他正在网吧玩《剑网3》。而他打的那男孩儿在他后面看了很久。
“我正在打竞技场,输了几场,心情本来就不好。那小子在我后面说了句垃圾游戏,我当时就脾气上来了。”小沃嘴里叼着根烟,边吐着烟云边说道。
“知道要进派出所我就不打那么重了。”小沃出手挺重的,被打的男孩儿当时牙就掉了几颗。
我也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在一家网吧里,一个玩《英雄联盟》的孩子看了会儿身边玩《DOTA2》的孩子玩游戏,然后说了一句“游戏真垃圾”。结果是这个玩《英雄联盟》的孩子被暴打了一顿。这个故事是我在新闻中看到的,那篇新闻里还附了情景原图。
中国的教育,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授了一个成语“祸从口出”。不过,在逐步的进化之中,我们似乎愿意去放弃一些自己曾经学习过的道德知识,最终去遵循人体本身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冲动。而那些愿意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的人,常常被人们笑称“圣人”。他们边说边笑,好像那真的就是个笑话。
将目光锁定小宇时,小宇正在网吧玩《新天龙八部3》。一眼望去,整个网吧90%在玩《英雄联盟》,5%在玩《穿越火线%在玩《地下城与勇士》,1%在玩《DOTA2》,只有小宇一个人在玩《新天龙八部3》这个有将近8年历史的“老游戏”。你会看所有网吧看到相同的情形,所有人路过非《英雄联盟》游戏的玩家背后,都是“瞥一眼就走”或者“一脸不屑”的表情。
他在刷棋。我问:“还在网吧玩《天龙》(以下均简称:天龙)是什么感觉?”小宇回头看了我一眼,说道:“关你屁事。”我被这未曾料想到的回答击打的语结。这种浸淫网吧已久的玩家,对于陌生人的招呼永远都是这样的。“我来网吧就是玩游戏,没想过会被人采访。”小宇说道。
同样地,我问小宇的还是那个问题“你是否遇到过玩游戏时被人嘲笑所玩的游戏”。
“有。”他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天龙》很老了,画面不好,看起来枯燥,很多人看了一会儿就走。有些人走的时候会说这个游戏好垃圾。”
耳不听,心不烦。小宇所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嘴长在你的身上,但耳朵是我自己的,我有选择听与不听的权利。我认同小宇所做的事情,他所采取的方式比小沃巧妙不止十倍,而效果也更好。但是它不可避免地是,小宇和小沃实际上拥有同样的情绪冲动。
“肯定有啊。”小宇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娃娃脸的他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好看的很。
如果说“嘲笑别人玩的游戏”是一种劣根性的表现,但实际上这件事情的因果会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自我行为上你在被嘲笑的同时也在无意间嘲笑别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劣根性?还是说这件事本身就是所有游戏玩家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无法分割的调味剂?如果它一个调味剂,那么小宇就是味道正合适,而小沃则是过量了。
小时候过春节,家里总会备上一些糖果和水果,供前来拜年的客人品尝。我总会拉着自己的一大堆小伙伴来到家里,死命的把糖果和水果往小伙伴的衣兜里塞,塞得衣兜鼓鼓地直把人往下拽,然后又拉着小伙伴开心地出去玩。反而是自己去小伙伴家拜年回来,衣兜里啥都没有。
妈妈总会骂我:“就知道往外揣,不知道往回带。”那个时候不懂得人情世故的自己总是不好意思地躲到爸爸身后臊着咧嘴笑。爸爸说:“再买再买。”
现在,过年的时候也会精打细算准备地东西是否还够,给客人的水果和糖果不能太多,要留一点存货。妈妈也总是拿当年的事来开玩笑,我还依旧是臊着咧嘴笑。
这个变化是伴随着人成长之后一定会出现的,你变得五味杂陈,变得情绪多样,变得圆滑,变得世故。这并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人性逐渐开始饱满,饱满的让你充满了善与恶,让你面对来自别人更多的情绪反应。
有的时候嘲笑别人玩的游戏垃圾,其实只是一句源自心里的玩笑话,说说而已;而有的时候则是真真切切地一种挑衅。你脱口而出,有可能迎面而来的是一句笑骂,也有可能迎面而来的是一记重拳。祸从口出的结果往往就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看命。
当然,我并不赞同这种嘲笑方式。玩游戏本身就是玩游戏,你有你的喜好,我有我的喜好。不能因为新旧而产生优越感,玩3D看不起玩2D的?喝咖啡看不起吃辣条的?对不起,我还就好辣条这一口。
在写完上面这些文字之后,我把它发给身边的人看。他说:“我想到另外一个相似的事情。一个自卑的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打扮自己,走在街上被人嘲笑,然后内心愤怒动手打了那个嘲笑的人。而一个自信的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会依然高傲的走着自己的路。虽然那个嘲笑别人的人很让人讨厌,但是你无法不承认被嘲笑的人自身也是有问题的。”
听完之后,我默然。我觉得他说的对,但又有些问题。朋友说:“你玩的是什么垃圾游戏?”我不受控制地比了个中指。不得不说,我确实很讨厌被嘲笑的感觉,可是我自卑吗?
而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一个我小学时候的情景,那个时候的电脑还是老爷机
作为忠实的游戏饭,尘尘从来不放过任何一款新游戏,他这种人也被称为游戏蝗虫。但是近一年来,他并没有真正去玩任何一款新游戏。“这些游戏让我提不起兴趣。”尘尘说。
“垃圾!”、“这游戏有玩法?”、“你能玩的下去这游戏我也是服了!”、“你的品味和这游戏一样low!”尘尘对着身边所有的人都说过这种类型的话,不管认不认识。很明显,尘尘就是喜欢嘲笑别人所玩游戏的人。向我推荐尘尘的那位网友跟我说过“这小子迟早会被打”,他说的时候语气很重,要知道他是尘尘现实中的哥们儿。
我问尘尘:“你都不玩游戏了,为什么还要去讽刺别人玩的游戏?你不觉得你非常多事吗?”尘尘说:“是很多事,但是我讨厌这些游戏。”尘尘的讨厌源自于这些游戏对他来说,无法满足他。“当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蝗虫都无法生存下去,这个生活环境有多恶劣?”尘尘认为这种环境源自于“游戏变多了,乐趣变少了”,他进入了死循环,出不来代表着他永远都不会再玩游戏了。
我:“从我的角度,我同情你的内心感受,但是不完全赞同你的看法。游戏的数量泛滥确实影响了游戏的质量,但是影响你最多的是你太寂寞,而且你不应该拿你的寂寞去影响别人玩游戏的感受。”
我之前问过尘尘一般玩游戏是和谁玩,他说“自己一个人玩”。显而易见,尘尘很难在一款游戏中长久下去,这也是他为什么成为游戏蝗虫的原因。而玩的游戏多了,让尘尘产生了挑剔的心理和对别的游戏产生排斥的心理“他看不起任何游戏”。
每一个像尘尘这样嘲讽别人的游戏,除了真的是小孩子见识较少凭借自己喜好去判断和真的是品味奇高之外,几乎都有些“孤独”的心理,后者占据80%。他们往往都是看了别人玩的游戏,嘲讽一句,最后独自去玩自己的游戏。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就是如此,玩了四年《天龙八部》,永远是一个人玩,看到别人玩别的游戏总是摇摇头说一句“垃圾”。其实他非常想和我们一起玩,他尝试过,最后放弃了。
我:“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玩不下去你所认为的垃圾游戏,而别人玩的津津有味?”
尘尘不说话,他显然明白了什么。因为尘尘没有自己的游戏圈子,而游戏到现在为止真的是在玩圈子。
有人说,只有网吧才会诞生出“嘲讽别人”的人,因为网吧鱼龙混杂。实则不然,即使在你的朋友圈子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他的活动范围可能只是你们朋友几个人。而这样“嘲讽”的人,真的不在少数。
早期游戏少的时候,大家在一款游戏里认识的机会非常多,付出的热情也很足,所以你不寂寞;当游戏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分散的几率增加,认识的机会变少,越来越多人是自己一个人玩,很难坚持下去。一个游戏换一个游戏,最后“所有游戏都是垃圾”,只是因为你太寂寞了。
想一想,为什么页游还有那么多人玩?有朋友的游戏,永远不会是垃圾游戏。[感谢阅读]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