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

工作学习两不误争分夺秒搞创作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7-21 属于 经典语录 栏目  0个评论 136人浏览

  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思维敏捷,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他就是我区写作爱好者赵万荣,用自身行动来践行“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人生格言。

  赵万荣从小热爱文学,18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一直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书籍报刊。他说,饱读诗书非常重要,因为博览群书后通过思考,再在各种问题的探究中运用于实践,然后结合实际记录心得体会,这是一个积累和历练眼光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书海浸染,他开始动笔写作,刚开始的创作方向为教学论文和教学总结。那时的他,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教学工作,便在晚饭后伏案桌前,先构思写作主题和大纲,经过两三小时的详细写作,几千字的文章就应运而生。他通过多次修改,定稿后誊写到干净稿纸,装入信封,步行至原百官商场附近的邮箱,寄出后才能安心回家睡觉。多年来,赵万荣乐此不疲。

  对于写作,他一直抱有满腔的热忱,留心教学中的点点滴滴。1962年,他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的《爸爸的责任》一文,就是留意到学生陈钦的变化,后续拜访陈钦家长的结果。正是有如此热情和决心,赵万荣刊登在全国各地刊物上的作品数不胜数。记者翻看他厚重、泛黄的笔记本和简报,上面详实地记录着刊登的文章序号、标题、刊物名称和备注,记录在册的就有7000多篇文章。

  1995年,退休后的赵万荣做到退而不休,每天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上午花费2小时用于看书读报,阅读对象往往是8种订阅的党报、养生书籍和时政新闻,下午则安心写作。

  “这么多年下来,我早已养成了一天至少创作一篇文章的习惯,退休后的写作多为小学作文写作经验,如今则倾向于我区文明建设的言论、乡土文化和残疾人中的先进人物等。”赵万荣向记者介绍,他每次写好文章后,都会拿到打印店打印,通过电子邮件投稿。

  从全国性的《同步作文指导》《实验班题库》到上海市的《作文大王》和四川省的《语文课内外》,从原先12万字的《小学作文技法》被海南省的《青少年写作》等杂志录用分10多期刊登,到《作文如何与时俱进》分12篇被我省的《家庭教育》转载,加上其他刊发的文章,至今已有近千万字的作品发表。

  在他的书房,除了像《中国通史》《汉语大词典》《辞海》等书籍,更多的就是投稿报社、杂志社邮寄过来的报刊杂志。“新春将近,我写了一篇叫《新年春节孝亲敬老创新举措谈》的文章,里面从5个方面阐述如何孝亲敬老。”赵万荣拿着手稿向记者介绍,他将要去投稿,因为像之前在本报刊登的《远去的草鞋》《母亲的戒指》等文章反响都较好,更增添了他写作信心。

  除了提高自身文学修养,赵万荣不忘带动家庭所有成员学习和阅读,并在2005年获得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学习型家庭”称号。

  据他介绍,他们夫妻俩退休前同为语文教师,妻子杨荣均的文学造诣和教学艺术较高,所以很多时候文章的第一读者就是妻子。当然,第一读者并不好当,妻子还自觉担当了审稿角色,从句子语法到用词规范,再到标点符号,她都要认真推敲,发现不确定的细节,两人就一起查字典和辞海。

  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子女和后代。“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晚饭过后,家住附近的子女要和我们一起散步,散步过程中,聊得最多的就是文学,当下我们应该读什么和写什么,也会相互评论对方新近创作的文章。”赵万荣自豪地告诉记者,儿子赵畅是中国作协会员,创作了26部作品。

标签:工作人生格言,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