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搞笑段子 » 正文

在孔子墓前闹文字笑话(汉字故事)(组图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7-06 属于 搞笑段子 栏目  0个评论 114人浏览

  几年前,我与家人去山东曲阜旅游。在孔林孔子墓前,就听一位导游指着墓前一通高大的墓碑说:“大家注意没有,孔子墓碑前有一道矮墙,将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遮去了一部分,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底下的一横不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历代帝王祭拜孔子时不能二王对拜,孔子的后人故意嘱咐工匠把‘王’字的一竖拉得特别长,这样皇帝来祭祀孔子的时候,从正面就看不出来是个‘王’字,而是‘干’字了。”

  我闻之不禁愕然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至圣先师孔子墓前竟发生此等文字笑话!

  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于史有据,仅就“王”字的书写而言,就甚为荒谬。因为墓碑上的字体为小篆,如果“王”字的一竖不拉长,那就不是个“王”字,而成了“玉”字了。

  现在的孔子墓碑系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碑阳“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八个篆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黄养正所书。黄养正官至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以书法著称朝野,当时的宫殿榜署及国子监题名多出其手,因此对于书碑者的身份和水平我们不应有任何怀疑。

  为了区分“王”和“玉”字,我们有必要从字源、字形上对它们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从上面两字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在甲骨文中,“王”和“玉”的区别很大, “王”字像一个挺立在大地上的人形,表示君王的唯我独尊和不可一世;而“玉”字是三横加一竖,竖画上下出头,表示一根绳子穿系住美丽的玉片,就像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玉串饰一样。金文中,两字都变成了三横一竖,“玉”字的三横比较均匀,竖画也不上下出头了;而“王”字的下面一横很有特点,为斧钺之形,象征王者的权威。小篆中,“王”字的三横与“玉”字一样都比较均匀,不同的是,“玉”字的一竖上下等距,而“王”字的一竖上短下长。到了隶书和楷书,两字的三横一竖别无二致,三横间的距离也都相等,唯一不同是“玉”字的右下方加了一点,意为玉上的瑕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习见的“王”字和“玉”字了。

  “王”和“玉”均为《说文解字》部首,下图中的小篆“王”和“玉”摘自现代书法篆刻家王福庵所书的《说文部首》,该帖向为学篆范本。大家看 “王”字的一竖下端拉得特别长,与“玉”字形成了鲜明对比。

  由此我们知道,小篆“王”和“玉”虽均为三横一竖,却大异其趣,大有讲究。三横之间等距离的为“玉”,而第三横距第二横较远的是“王”。关于“王”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叁)通之者,王也。”意思是说,三横代表天地人,而贯通天地人的就是王,这种解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对此,唐代李阳冰注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关于“玉”字,《说文解字》释为:“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意思是说,“玉”字的三横像三块玉片连接在一起,一竖表示穿玉的绳子。李阳冰注曰:“三画正均如贯玉也。”

  另外,汉字偏旁部首中有个极常见的偏旁“王”,很多人都称之为“王字旁”,其实正确的说法应为“斜玉旁”。诸如玲、球、环、玷、理、现、玩、珍、珠、瑕、班、琼、瑶、瑾、瑜等,都是和“玉”有关的字,与表示权利的“王”没有任何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墓碑上的“王”字应为小篆的规范化书写,绝无任何特异之处。因此,有关孔子墓碑的传说,矮墙遮挡之说姑且存而不论,所谓“王”字刻意拉长的说法绝对是虚妄之谈!

标签:笑话故事,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