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说,类似的求职笑话通过网络、QQ聊天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广为流传,已经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中非常流行的“黑色幽默”。
浏览各高校BBS论坛,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类似笑话确实层出不穷,从几年前改编自叶圣陶先生的《多少了三五斗之求职版》,再到最近的《考不上博士考什么》,这些求职笑话大多源于毕业生亲身的求职经历,为毕业生们的“原创作品”,以调侃、自我解嘲的形式居多。笔者在南开大学BBS论坛“Joke”板上看到这样的笑话:“一女孩遇劫匪颤抖曰:‘俺是矿大的,刚毕业,工作找不到,真的没有钱。’劫匪听后竟然痛哭流涕说:‘妹子,俺也是矿大的,你拿好学生证,前面抢劫的还是矿大的,你放心,我们绝不抢自己人!’”这则笑话只是南开“Joke”板上“2005高校BBS上最值得拜读的100个冷笑话”中的一个。
前一阵子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的新闻,也在这些笑话中有所折射,这是在笑吧网上的一则笑话:“我奶奶现在还在农村。自打我考上清华以后,每次回去奶奶总对我说:‘家里那几块地,还有这些鸡啊猪啊的,都给你留着。’看到今年的就业形势,我才终于体会到了奶奶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
除了编笑话,大学毕业生们也常常用这些笑话自我解嘲。比如,凡校内招聘演讲会每次都出席旁听的,被称为“听霸”;凡看到公司招聘的联系电话都要拨一下的,被称为“拨霸“;凡公司招人都投简历的,被称为“投霸”;凡投出简历都参加笔试的,被称为“笔霸”;凡参加笔试都有面试通知的,被称为“面霸”;凡面试都过关斩将拿offer的,为“offer霸”;求职过程屡屡被拒、机会全无的,被称为“拒无霸”。
对于这些笑话,毕业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南京大学大四的刘冰正奔波于北京的招聘会,他称这些笑话为“含着眼泪的微笑”,“现在一个人在北京漂着,看人白眼、听人冷语,想起以前听过的很多求职笑话,却再也笑不出来了。这种调侃的背后其实是毕业生们的眼泪”。
兰州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这些笑话反映出目前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他认为,很多同学容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失望、激愤的情绪,是精英教育时代就业模式遗留下的影响,不论学生还是家长,不少人内心还是觉得大学生应该像以前一样,享受高薪、稳定的工作,但这与现实已经不符。
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和职业适应等现代人自我发展问题的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认为,这些笑话传递出的信息不仅仅是毕业生因求职不顺利而产生失望情绪,也包括当下就业参照体系的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每个人都很难在社会中定位,比如挣多少钱算多?什么算是好工作?已经工作的人都很难判断,学生就更难界定,所以大学生没有了一个就业定位的参照点,自然就很容易产生迷茫感。
高文斌博士说:“如果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对自己所处的就业市场仍然认识不清,对如何找工作、如何推销自己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么当遭遇挫折时,产生怨天尤人的心理就不足为奇,体现在自我解嘲式的笑话里也就很自然。”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