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五岁。 和他一起看一些搞笑的GIF图片或者视频,他会跟着哈哈笑,然后他自己也会试着在床上很滑稽的摔倒之类的,想故意引人笑。 他自己看图画书看到有…
幽默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它的出现意味着孩子在想象力、理解力、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上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如果一个儿童的幽默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话,他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少掉许多艰辛,也更容易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婴儿在三月龄以内就已经会微笑了。但这时候的笑容大部分是肌肉发育过程中无意识展示出来的,虽然很萌,让家长感到无限幸福,但其实并不具备什么特殊含义;小部分是见到了妈妈或者其他熟悉的画面而发出的,标志很明显:他一定是先认真地看了看什么,然后才开始笑。这种笑意味着他感到了安全和熟悉。
渐渐地,婴儿长大一些了,但如果不是大人强行挠痒痒,他一般不会发出特别连贯的清澈的笑。因为这时候笑对他而言,仍然是条件反射的成分比较多。
此外就是,这一阶段,婴儿不懂得反抗别人。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得还不够完善,分不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要求,什么是自己的。所以如果有人对他说:“宝宝,笑一个。”他就会很听话地咧开嘴笑一笑。
再大一些的时候,他会因为和大人做游戏而笑,这种笑仍然不意味着幽默,而代表的是他很快乐。
当你发现他会故意逗你玩儿,装哭,递给你东西又故意收回去……这就意味着他初步萌发了为自己创造幽默环境的意识了。
再后来,你也许会发现,他会因为爸爸穿了妈妈的衣服,或者妈妈在学爸爸的动作哈哈大笑,这时候,他的幽默感就形成了。
这种幽默感,一开始每个幼儿都有。只是由于每一个家庭的环境氛围和爸爸妈妈理念不同,所以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被削弱了;而有些孩子幽默感则变得越来越强。
当然,有些孩子天生就幽默感特别强,这种孩子即使在一个沉默无趣严苛的环境中,也会生出伟大的幽默感。
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幽默产生的原因,比如说错位感、逻辑谬误、意外的发生等等,然后运用到和宝宝的互动中。
故意违背事实:我给宝宝剥瓜子的时候,会故意说:“我吃瓜子,你吃壳壳。”宝宝想到瓜子壳不能吃,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于是哈哈地笑。
突然修改熟悉的诗歌或者歌谣,打破宝宝的期待:比如“夜来风雨声,花落how much”,这句话带来的欢乐简直意想不到。宝宝肚子都笑痛了,后来直接拒绝我再念这首诗,因为他怕再次把肚子笑痛。
但是带来的效果是,他也开始审视自己平时学会的歌曲之类的,进行改编。他唱《红眼睛,绿眼睛》,原歌词是“红灯红,红眼睛”,他改成了“1灯1,1眼睛”“2灯2,2眼睛”……一直唱到“10灯10,10眼睛”才肯罢休。
在生活中加入节奏感:比如和宝宝说话,说着说着就变成了rap。我说:“你过来。”宝宝说:“不过来。”我又说:“你过来。”宝宝又说:“不过来。”说着说着,宝宝被我带入了节奏中,甚至一边说一边开始舞蹈(抖腿)。
把即兴联想的画面表演给宝宝看:比如忽然想到《天龙八部》了,我就做出动作,对宝宝说:“降龙十八掌,哈啊~!”
比如说看到别人摔倒了,宝宝就哈哈笑。这时候我们会选择沉默,不跟他一起笑。孩子爸爸还会去对摔倒的人说:“你没事吧,摔疼了吗?”
渐渐地,宝宝就觉得摔倒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了。当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在他旁边,他也会说:“你没事吧,摔疼了吧?”
“幽默”这个词是由“幽”和“默”两个字组成,分开来看,并不具有喜剧效果。搞笑不等于幽默,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事物的细微变化,形成一种生动而具体的感受,这才是幽默感的来源。
昨晚睡前又复习了一集《老友记》,里面Chandler的幽默常常让我感叹:他竟然能想到这样的角度来幽默一下。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看到这个题目,我立刻想到了Chandler,如果要学习幽默的话,跟他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但更让我想起的是有一集里面,一个心理学家分析Chandler的幽默时说这是他的一种跟人保持距离的防御机制,并且猜出Chandler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婚。这样很暴力直白的分析让Chandler当时很恼火也很挫败,却无言以对,因为确实很准确。之后Chandler好几次跟不太熟的人开玩笑之后场面特别冷,大家都愣住了。于是Chandler说:“大家好,我是Chandler,在我感觉到尴尬的时候我会讲笑话。”
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每次Chandler的笑话都会让大家捧腹大笑,为他幽默的智慧拍手叫绝。但场景中的那些不太熟的人往往因为他的笑话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场面更加尴尬。而另外五个老友很了解Chandler的性格,互相感情很好,往往会被Chandler的笑话逗乐,然后一笑而过。对,是常常因为Chandler的笑话而让正在谈论的比较严肃或者重要的话题“一笑而过”。
这是一种幽默的目的,就是“我们乐一下,别再继续深入了”。Chandler用幽默来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尴尬和更进一步会给自己带来的紧张感,换句话说“为了保持距离”。
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例子,就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角松子的妹妹因为长期患病而获得了父母几乎所有的关注。松子相近各种办法想让爸爸开心,想得到爸爸的关注,终于在有一次通过做鬼脸而让爸爸大笑。于是松子就不断用这种方式逗爸爸开心,爸爸带着笑容的回应对松子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以至于松子长大以后都会在紧张,不知所措的时候,非常不搭调的突然做鬼脸。
松子做鬼脸有些像小丑,滑稽演员的戏路,用特定的表演来获得带有笑容的回应,换句话说“为了拉近距离”。
Chandler和松子其实都是用不同的幽默方式来应对自己在关系中感觉到的焦虑。幽默其实就是用与现实和自然逻辑的强烈反差。收到幽默讯息的人都能顿时感觉到压力的释放。
幽默感很能让人喜欢,能提高人格魅力。通过学习能学到很多巧妙的幽默技巧。不过我更觉得更该先关注的是,幽默的动机是什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松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直求关注却一直被嫌弃。Chandler的幽默让不熟的人有时觉得好玩,有时觉得不舒服,“这人还能不能好好说话啊?”。不过Chandler跟那些老友们基本上不太用幽默去躲闪很认真的话题,不回避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我想这是因为Chandler对于他跟老友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安全感的。
我觉得人天生是有幽默潜质的。即便是我接触的处于困境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让他们感觉到关系上的安全之后,都变得很健谈,还时不时冒出让我很惊喜的幽默言行与举动。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前提条件是这个幽默感背后孩子的动机,孩子使用的场景,对孩子的效果要是健康的。只要家人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关系上的安全感,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开心的情绪都会自然的造就出他自己特有的幽默。
我家姐姐不喜欢洗头,每次洗头都各种叽歪,我也很困扰。有一次,孩子洗头时生气地说妈妈真讨厌!我于是也顺着她说,妈妈真讨厌,怎么非要让孩子洗头呢!结果她乐了,说你怎么也说妈妈讨厌呢?我说是啊,我要是你,不喜欢洗头,妈妈非让我洗头,我也觉得她很讨厌啊!然后她就咯咯笑了半天,我趁机赶紧给她洗完了头。
当时我看完她分享的第一反应是,她不是因为这个游戏才让孩子接受了洗头这件事情,而是她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足够的幽默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才走进孩子的心里。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幽默感,其实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就好像开头的妈妈所示范的那样,当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孩子不肯洗头这件事情,矛盾付诸微笑之后,难题也迎刃而解。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比起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它的创新性更明显、更突出。
接下来我也来说说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方法,可能不是很对题,但也算是一些好方法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我看来,在任何年龄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哪怕是刚出生的小婴儿,也已经有自己独特的幽默画面,只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幽默感的发展维度不一样,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让他感觉到有趣的东西,肯定跟10岁的孩子选择的不一样。
所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幽默感培养规律和方法,对我们每一个父母来说,也很重要。
小婴儿并不是真正理解幽默,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是开心的微笑。当你跟孩子玩表情游戏,或者发出有趣的声音时,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快乐、并且模仿你。孩子对身体刺激也很敏感,比如你尝试给孩子挠痒,或者学毛毛虫爬行,面对这各种奇怪的动作,孩子都有可能会大声笑起来。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他仍然会很喜欢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幽默,尤其是自带惊喜元素的,比如躲猫猫,或者假装游戏。这会让孩子很愿意跟你反复玩这些游戏。
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尝试自己去创造一些独特的幽默。比如有段时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跟我“反着来”,Eric会穿上我的大拖鞋,在屋子里拖着声音走,这些都是他尝试让我们发笑的行为,又或者当你问孩子“你的眼睛在哪里啊”,他可能会故意指着鼻子告诉你“在这里”,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尝试制作幽默,开始有意识逗我们的表现。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也逐渐在发展语言技能上的幽默,如果你善用押韵的方式来让孩子学单词或发音,你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词汇的有趣,也会让语言启蒙的效果更好。
像有段时间我家孩子开始接触绕口令了,像是“4是4,10是10,14是14,40是40”这样押韵的绕口令,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他都喜欢听我们念,实际上是在观察我们的发音和嘴唇变化,这些都能让孩子咯咯大笑。
学龄前孩子的幽默感更多体现在学习和探索上,你会发现孩子会开始走近知识,并且趣味地理解他脑袋里所好奇的事情了。哪怕有些理解根本不合常理,但是对孩子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比如孩子可能会从一张不正常的图片里找到幽默感,像方形车轮的小汽车,或者带着太阳眼镜的小狐狸等,这些都会更让孩子大声笑起来。
而图片和声音之间的不协调,也会让孩子觉得非常有趣,比如拿着一张小奶牛的图片,跟孩子发出“喵”的声音,会更容易受到孩子的“嘲笑”。
年龄较大的孩子很明显的幽默感是对单词和文字有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跟单词一起组合来创造幽默感,比如喜欢双关语、谜语和其他形式的文字游戏。一个孩子驾驭词汇的组合能力,几乎是这个阶段孩子幽默感最鲜明的表现。
此外,当孩子开始对幽默有了更微妙理解后,孩子也具备了更多应用的能力,比如使用幽默来处理不良的情况,化解矛盾、或者重新修补关系等等。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情商的行为表现了。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我们经常运用着幽默感,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我们尝试让孩子放松、微笑、快乐,不管是挠痒还是玩过家家,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听到孩子发自内心的笑声。实际上这个是幽默感最基础的培养秘诀,在笑声中我们帮助孩子积累的,便是一种有趣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幽默感在我看来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在生活中给孩子积累有趣的灵感,我们也要愿意将这些有趣纳入生活。比如愿意在跟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夸张地结合绘本故事来做表情,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以及放开肢体动作的自己,这些都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惊喜。
前面说了,其实幽默感是一种思维能力,也包括了我们如何能够跳出框架来看问题。它反映的也是我们是否能够看透事情的表面,对内容和文字有没有领悟力。所以当我们愿意每天积累一些小惊喜、小改变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去积累对生活的好奇。
举个例子,在跟孩子一起玩藏猫猫游戏时,孩子如果发现了你,你可能下意识的反应是“好,被抓到了,就轮到我抓你们了”,但实际上你也可以变得不一样,比如当自己是隐形人一样做着表情念着咒语催眠说,“不,你没有看到我,你怎么看到了我呢,你为什么看到了我?”,配合夸张的表情,一定会让孩子产生出乎意外的感受,这些都是游戏中的“惊喜”成分。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人到中年,硬生生把我们的生活乐趣磨成了一地鸡毛,但实际上当我们尝试学会接纳生活时,我们也同样在积累自己面对生活的乐观和幽默。幽默是社会性的,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但陪着家人一起玩、一起分享笑话、玩游戏、看有趣的电影,这些都是我们能信手拈来,又能让孩子享受到的幽默。当我们逐渐积累这些时光时,它才真正内化到孩子心底的幽默品质。
所以,小时候我们教导孩子的是幽默的能力,而日积月累成长起来的幽默感,会内化为孩子的品质。一个真正具备幽默感的人,也具备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能力。
它的起点可以是很多傻得自己都觉得脸红的小事情,但真的投入其中的话,我们也会感受到里面所孕育的快乐和美好,就好像我新书里自序说的一句话: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幽默就是一种被包装过的讽刺。自嘲也好,讽人也好,针砭时弊也好,插科打诨也好,都是各种层次,各种力度,各种姿势,各种癖好,各种心机,各种不轨,各种发泄,各种释放的讽刺。
幽默这个词是外来的,中国的用词是滑稽。滑稽,古音读 gǔjī,意为能言善道,机警善变。所以呢,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小朋友,有点操之过急鸟。
幽默是一个更柔和的词,因此我们欣然接受并使用这个外来词。最基本的幽默就是从一些与常规与习俗有反差的现象中找到快乐。当然你可以引申解释为优越感。比如下图。
所以,小朋友的幽默感先来自于对“生活的常态”的认知,然后发现什么是“无害的反常”。先说这个“生活的常态”是相对的,一个苏格兰小孩不会觉得穿着苏格兰裙子的男人有什么不同,但一个中国小孩看到一个胡子拉碴腿毛茂密的男人穿着格子裙八成就要笑开了。”常态“和”反常“是相对的。有孩子的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最早尝试用一些“滑稽“(比如做鬼脸)的方法逗孩子笑的时候,小朋友是不是有时会很戒备的表情?这就是小朋友对”反常“的自然反应,在观察到父母这种逗比现象是”无害的反常“之后,他们就欣然领会,心里开始想:我擦,这俩家伙怎么这么二了,不禁开怀大笑。(欢迎心理学专家来补充)
我的回答的核心来了。对小朋友幽默感的培养,其实是对创意的培养。很多幽默感不强的人,是想象力和联想力太保守(说欠缺是不是有点伤人)。从常态之中找到反常,需要观察,需要联想。从常态之中创造反常,需要想象,需要创意。
所以,培养幽默就先从观察模仿开始。经典如猫和老鼠,海量如唐老鸭普鲁托(现在的米老鼠太nice话也太多)。少看熊出没这种过于刻意塑造反常的挠你咯吱窝式的片子。一些不错的儿童剧可以带孩子去看。这些都可以让小朋友在没充分掌握语言之前先观察学习什么是幽默,如何用表情和肢体去表达幽默。大白这个电影大片的一些情节也能让很小的小朋友看懂喜欢,就是因为大白精彩的个人表演。(肢体语言不是我国人民的长项,各位家长努力)
像海绵宝宝这样的动画片,等小朋友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可以看。这时候小朋友就会接触到从”发现反常好开心“到”开心背后有所指“的幽默层次了。这时候可以给小朋友看一些名著的插图本。我小学时在《幽默大师》看过的马克吐温的《我怎样编辑农业报》至今还记忆犹新。还有像《长袜子皮皮》这种古灵精怪的童话故事,都能”促进“幽默感的生成。不过……是不是真的要培养出一个钱德勒这样的孩子……(Friends的最后,钱德勒去广告公司做文案了,也说明他是一个创意型的人)
另外,也要多带小朋友去见识世界,扩大视野。广博的见识是优秀幽默感的基础。
拿我自己来说,进入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天性得以释放,渐渐变成了喜欢忽悠逗人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感谢我老爸。从小学时候他就必买两种杂志给我看,一个是读者,一个是幽默大师。幽默大师各样漫画都有,也没有小人书那么幼稚,有些图看不懂笑点在哪里,就喜欢自己琢磨,越琢磨越兴致盎然。我老爸是情商很低的人,所以没办法跟他一起看,否则我要从头讲到尾。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发现有些好玩的画面我还记得。
长此以往,到后面跟别人转述什么事情的时候,脑海里都是一蹦一蹦的有趣的四格漫画,自己讲得高兴,听得别人也乐。。。
说了这么多看着言不搭调的话,其实只想告诉题主,大人的幽默基于岁月的积淀,小孩的幽默来自灵动的思维和开阔的心胸以及察觉到笑点的慧眼。不要勉强灌输太多,还得看他自己。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