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之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18-03-19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03人浏览

  水火本不相容,但造字者却巧妙地将水与火糅合在一起,造出了淡字。于是,火予水温暖,水予火清凉,水火相融,至于中庸平和。

  淡,虽无色,实则是人生最丰韵的颜色。花淡生雅,水淡故真,人淡而纯;于世俗之外、骨气之中,生命蕴含轻逸悠长的深意。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中。

  《管子·水地》中有言:“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汉书·扬雄传》则说:“大味必淡”。大味不是吃香喝辣、舌麻闹热,而是尝尽酸甜苦辣而归于淡泊,淡泊而宁静,宁静以致远。

  民国十四年初秋,弘一法师至宁波七塔寺清修。一日,老友夏丏尊前来拜访。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法师此时正吃午饭,见面三分情,问要不要同吃。

  弘一法师历来以淡字交友,遂不再劝,自顾自继续用餐:一碗白米饭,一碟咸萝卜干。见如此简陋的环境,想到出家前锦衣玉食生活,夏丏尊心酸不已,轻声问:

  所有的味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淡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吃货,苏轼在吃上面的造诣不亚于自己的诗词。他的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对他的吃货一生高度概括。

  苏轼胃口覆盖极广,他不仅喜欢吃猪肉、饼和豆腐,还喜欢吃河豚、吃荔枝、吃酒、吃茶……,一支妙笔更将佳肴美馔描绘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

  如《猪肉颂》中:“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又如《老饕赋》中:“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还有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但晚年的苏轼“玉食华屋之念,不复存于胸中”,弃荤茹素,辟园种菜,不提倡杀生。去朋友家吃饭前,特意写诗嘱咐朋友“不要大事张置,我如今不吃肉了。”

  宋哲宗绍圣三年他在广东惠州作七绝《撷菜》中写道:“秋来霜露满东园,芦服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诗的大意是萝卜芥菜味道也很美,我照样吃的饱饱的,与何曾吃山珍海味没什么两样,何必非要吃鸡肉猪肉呢。

  有滋有味的大鱼大肉虽能刺激口舌之欲,然而一时之欲过后,必定腻味口渴,思念清茶淡饭。“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而一生清福,就在碗茗炉烟之中。

  人与人之间相处,淡才是真。所以,君子之间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交往蜜如甜酒。君子之交为什么淡?因为不带自私自利在里面,没有目的、所求。小人之交为什么蜜如甜酒?因为他带着目的。他要达成这个目的,什么谄媚奉承、什么好话都给你讲。可是等目的达成了呢?见利就忘义了。

  所以《中说·礼乐篇》中有言:“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所以“君子淡以成”,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是念念都是成就对方的心,所以淡中有真味,淡中有真情,是道义之交。

  “小人甘以坏”,小人之交很容易败坏,假如有利益冲突了,朋友马上变敌人。这在历史当中有很多例子。有共同的目标时,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彼此有冲突了,就互相攻击。而以淡如水态度相交的,自始至终都是恭敬的态度,纵使最后不往来了,“绝交不出恶言”。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欣赏彼此的长处,懂的对方的不容易,就这么互相欣赏和关注着,虽然不天天在一起,但是当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他能伸手;当他有需求的时候,你懂他想要什么,这是一种默契,也是两个人最好的关系。

  老子有句话: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邻居吵架了,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人和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即便近到咫尺,却也不会互相影响和干涉,彼此独立,和而不同。

  同为大学者的陈寅恪与梁启超,堪称“君子之交”的典范。被称为“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曾留学欧美诸国,精通十几门外语,专攻过十几个专业,他的学生中有好多后来都成了名教授,可他却终身没得过任何学位。

  他1925年回国后,欲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院。校长曹云祥因其没有学位不想要他。梁启超知道后生气地对曹校长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就这样,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道,成为清华国学院公认学问最大的“四大导师”,而陈寅恪尤为突出。陈寅恪后来的辉煌,自然与梁启超当初的力荐是分不开的。他们那雅淡如水的友谊,永远地写在了现代学术史上。

  正如欧阳修所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多一些“君子之交”,少一些“小人之交”,会让你的人生更加雅淡。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当人们为名与利奔波劳碌之际,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利,去世之后,也是无名无利。与其为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名利争逐,何不淡然一些,多欣赏一下人生中的美景,而这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说: 有个普通的木匠叫梓庆,他平时帮人家做的,就是祭祀时挂钟的架子。虽然这是个很简单的活,但他做出来的架子,人人见后,惊为鬼斧神工,觉得那上面野兽的形状,宛如真正的走兽一般栩栩如生。后来当地的国君知道他的手艺之后,专门唤他来问其中的窍诀。

  梓庆很谦虚,他说:“我一个木匠,哪有什么窍诀啊。如果你一定问,我就跟你说说:无非是我在做任何一个架子之前,首先要守斋戒,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斋戒的过程中,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可以‘忘利’,把那些为自己得到功名利禄的念头全部扔掉;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我可以‘忘名’,别人对我赞叹也好、诽谤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可以达到‘忘我’之境。有了这样的心态,我就拿上斧子进山。进山以后,因为我的心很清净,哪些木头天生长得像野兽,一眼就会看到,然后把木头砍回来,随手一加工,它就成为现在的样子。我做的事情无非是以天合天,这就是我的窍诀。”

  做事不成功的人,要么是为名,要么是为利,有了这些障碍以后,心就静不下来,言行举止也跟着左右摇摆,甚至跟别人吵架争执。若没有按古人这些行为来规范自己,就会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做事情的时候,恐怕别人看你不顺眼,你自己也不会成功。

  人生有限,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其实,名利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真谛。一个人如果养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他也就更容易找到乐观的一面,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就会洒脱自然。

  古人云:“时穷节乃见”,就是告诉世人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姿态、修养和气度。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但心存高远、境界不凡的人定是能从容面对。鼠目寸光、一曝十寒者,多是急功近利,要么过河拆桥,要么浅尝辄止。唯有淡然者,方有大气度,才能在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进与退之间,不骄不馁,谈笑自如。

  《菜根谭》中一语道破生命真谛,“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神情酣畅地睡在粗布被窝里,得天地冲淡平和之气;有滋有味地吃着粗茶淡饭,才是人生恬淡泊然的真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最美人生 淡然一笑,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