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购物能带来多少幸福感?丨买买买自助手册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11-09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27人浏览

  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我把某宝某猫某东等购物APP全部卸载了,并且用各种学习APP把手机内存塞得满满的——啊,知识的味道,它包围着我。

  知识的香味仍未散去,一只脸很方的黑猫出现在我的电脑桌面,露出了迷死人的卡 姿兰大眼睛。 若干秒钟后,我便发现自己在某猫官网上挑东西放进购物车了。

  人美心善的心理学家们已经为我准备好理由了:购物的确能让人幸福。所以我买买买,只是在追求幸福生活而已。

  加拿大心理学家 Weidman 和 Dunn 找来两拨大学生搞了一个关于购物幸福感的研究。

  第一拨大学生每人填了一个《主观幸福感量表》之后,分别领到了20美金去买买买。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个实验的研究者就是霸道总裁:拿我的钱去花,不花完不许回家!

  在两位霸总的命令之下,第一拨学生有的买了物质类商品(紧身裤、音箱、咖啡机等),有的买了体验类商品(比赛门票、滑雪、spa体验卡之类)。

  接下来的两周,学生们每晚都要记录物质类或体验类商品带来的幸福频率和强度。为了知道学生们的幸福感持续了多久,一个月后,研究者发邮件询问了两种购物分别给学生带来的幸福感持续时间。

  至于第二拨学生,研究者没有送钱,但是给他们分别送了物质类的礼物或者体验类的礼物,然后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幸福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一波猛如虎的操作过后,我们的霸总 Weidman 和 Dunn 得出了一个结论:

  购买物质类的商品,可以频繁带来微弱的幸福感;而购买体验类商品带来的快乐是一过性的,但更强烈,而且会留下玫瑰色的回忆。

  心理学家回答:得看你剁的是啥。买到了心仪的小裙子,每次穿上都能开心一下,直到你厌倦为止;买到了演唱会门票,则只能一次性爽翻天,但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有意思的是,它竟然拥有了一个专门的术语,“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这并非一种真正的心理治疗技术,因为购物具备心理疗愈作用,故得此名。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为什么名字是“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而不是“购物疗法”(shopping therapy)?

  购物嘛,毕竟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买游艇买飞机也算购物,但对于一般人而言,买到了可能就倾家荡产了,还谈什么心理疗愈?

  零售,则强调了在琳琅满目的普通商品中挑选心仪之物的乐趣——科学家们起名,真是该死的严谨呢。

  如果你认为喝酒伤身伤脑,运动费时费力,吃东西易发胖,与人聊天易遭误解,那不如试一下购物。

  科学研究表明,购物在缓解负面情绪上见效极快,而且基本无毒副作用:不伤身,不费时,不发胖,而且不用承担损害人际关系的风险。

  不止妹子会热衷购物减压,特恩斯公司的调查发现,有40%的男性会通过购物来改善自己的心情。

  在剁手这件事情上,须眉不让巾帼,男女之间也不必五十步笑百步了,因为我们都是兜里揣着五毛钱去小卖部挑零食的郁闷小学生。

  来自萨瓦迪卡国度的学者Ajanant和Srinarong在47页的报告中论证了一件事:

  不管是线下购物,还是网络购物,都有助于缓解持续性的悲伤情绪。而且两者的效果没有差异。

  结婚超过十年的Janice最终和丈夫离婚后,第一时间购买了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Janice说:“我花了几个小时购买了正确的东西,这对我确实有治疗作用——我要摆脱旧婚姻并准备重新开始了。”

  在Yarrow看来,购物是一个对新生活进行心理准备的过程。当人们购物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象着他们将如何使用他们购买的东西,同时也在想象着他们的新生活。

  在科学家Nepomuceno和Laroche的研究中,两位研究者先让参加实验的人想象他们死亡时的可怕情境,接着调查他们的消费意向。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本身并非坚定的反消费主义者,那么光是想象死亡这件事,就会促使他倾向于高额消费。

  此处不得不提一个历史细节:美国的911过后,美国的全民消费额迎来了一波井喷式的高峰,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买买买”来缓解悲伤和恐惧,从而把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扳回正轨。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指点迷途的天涯浪子是我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于是我淡定回复:最快捷的方式是——退货。(今年商家发货速度超级快,我估计就是怕退货。)

  这不是开玩笑。心理学家们说了:如果钱不能让你快乐,一定是你把钱花错了地方。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购物之后不仅不让人愉快,反而会产生罪恶感(guilt)或羞耻感(shame):

  另一种是强制性购物(compulsive buying),也称购物强迫症。

  如果一个人一有时间就浏览购物网站,看到打折、包邮就兴奋,不管需不需要,非得买点东西;遇到促销、优惠更是无法自持。那大几率就是得了购物强迫症,建议及时到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医。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更容易冲动性购物——不仅会在线下冲动购物,也会在网上冲动购物。因此,如果你是因为钱包空虚而感到悲伤,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在双十一前中后打开你的电脑:无处不在的弹窗广告会让你忍不住剁手,然后更加悲伤。

  冲动购物买回来的往往是自己不需要的甚至嫌弃的东西。每次看到它,你可能都会回忆起自己的智商被商家按在地上摩擦的那个瞬间,不糟心才怪!所以退货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退款到手,烦恼全消。

  为了让我们能一直剁手一直爽,而没有负罪感的忧虑,心理学家Dunn(前文出现的霸总之一)贡献了六大提升幸福感的剁手秘技。

  Dunn会选择后者,理由如下:其一,我们会很快适应物质类的商品。初相见时你会觉得那个包包很好看,用多了也就那样,厌倦期会很快到来。其二,体验类的商品可以让我们反复回味。想想你在旅游途中遇到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每次回忆起都会露出痴汉笑?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一个能让我们与他人联结得更紧密的行为,都有利于提升我们自己的幸福感。

  在一些研究中,被试需要选择把同等金额的钱花在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结果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的被试报告了更高的幸福体验程度。此外,研究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不管被试是自愿还是被迫捐款给慈善机构,他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被激活了。

  你很喜欢吃蛋糕。你有100块钱,可以买10个小蛋糕或者1个大蛋糕,如何购买才能让你的幸福感最大化?

  如果买1个大蛋糕,第1口会特别好吃,第10口会到达幸福巅峰,但到第100口的时候可能就会吐了。

  如果一次性买10个小蛋糕,第一天吃掉三个,第二天吃掉两个,第三天剩下的蛋糕可能都坏了。

  如果是第一天买3个小蛋糕吃掉;第三天买两个小蛋糕吃掉;第四天买5个小蛋糕吃掉——每次买小蛋糕,你都能让你的幸福感刚刚好。

  若要通过购物获取总量最大化的幸福感,不仅要考虑我们的钱包承受力,也要考虑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Mitchell 等人 (1997)的一个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在假期之前会比假期进行时拥有更加积极的情绪,这表明期望有时会比消费本身带来更多的乐趣,仅仅因为它不受现实的影响。如果追求即时满足,我们将会失去这种自由想象带来的积极体验。

  “先消费,后还钱”的生活方式对幸福感的抹杀是可怕的。一方面,它会让我们感到自身一直贫穷,一直活在还债的焦虑之中;另一方面,这种即时满足的生活方式还会剥夺你对未来的幸福想象。

  购物时“货比三家”似乎是无可置疑的好策略,但研究表明,这个策略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较购物可以使消费者从对自己的幸福至关重要的产品属性中分散注意力,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区分可用选项的属性上。

  举个例子,你本来只想买个普通蹲坑,通过“同类商品”的链接,你发现了能唱歌能暖屁屁的日本马桶,于是不缺钱的你买了日本马桶弃了普通蹲坑。在这里,对你幸福至关重要的厕所属性是“能蹲”,然而你比较一番之后就把这个忘了——于是悲剧发生了,你发现自己坐着马桶根本拉不出来!

  购买电影票前先看豆瓣评分和烂番茄指数,外出就餐前先看大众点评……相比起商家自己的广告,其他人的购买和使用评价是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评价中的“差评”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在购物时“避雷”,甚至有助于消除我们冲动购物的欲望。

  感谢体贴入微的心理学家们,掌握了这六大神技,从此我就能做一个只有幸福没有痛苦的剁手女孩了。

  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获取最新消息 微信:大侠心理,bilibili:王大侠心理,知乎:王大侠心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杭州喜铺婚庆公司失联始末,怎么崩盘的?

  仅1000天就杀亲儿子 身价600亿喜茶向路边摊认怂

标签:释放压抑的心情图片,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