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武汉抗疫的日日夜夜,目睹了武汉人民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团结一致,攻克时艰的大无畏精神和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帮扶互助情景。两年来,我一直被这些精神感动着,每当看到媒体画面里当事人讲述那时的故事,我就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武汉人抹不掉的记忆。我们有幸生长在这个时代,经历了疫情的艰难时刻和战胜疫情后迅速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的感动,创造了更多的人间温暖和上下同心的自豪。
虽然疫情还在全国不同地区零星出现,也在世界各国不断爆发,我们相信,人类战胜疫情,共创美好家园的日子终究会越来越近。
这篇随笔是我在2020年3月4日应新西兰《信报》之约完成后最早发稿,澳大利亚、印尼《国际日报》、美国“华联社”、西班牙、埃及周报、巴西、苏里南《中华周刊》、俄罗斯、马来西亚、西非之声等中文媒体先后转载。对社会各界了解当时武汉疫情提供了亲历资料。
2020新年伊始,武汉市民还沉浸在国庆70周年的喜悦和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展示之中。各企事业单位都在举办各种年会和总结会,或是忙于修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畅想来年。
春节前一周,我从北京开完工作会议回武汉,还忙于各种社会联谊和文化活动:1月19日下午参加省委省政府联谊活动,20日参加电视台“春晚”现场节目,21日晚上的老朋友聚会。日22晚,还按约定参加了“咖啡沙龙”,后来,朋友们笑称这是“生死之交”,一定不要会忘记。
1月23日,风云突变,武汉市政府宣布,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扩散,暂时关闭武汉进出城通道,网媒称“封城”。100年前爆发于武汉的辛亥革命曾有过“封城”举措。
武汉人有些惊慌失措,网络视频和自媒体传播着有关武汉的各种乱和骂,段子手们趁机出来蹭热度,编造各种消息,这些似乎成了关在家中市民真实的“见闻”来源,武汉之外的人也通过网络信息而惶恐不安。国内外的同事同学朋友们不断来电询问,表达关心和担忧。
“封城”初期,我倒是没啥恐慌,打扫完家里的卫生,泡一壶武夷山大红袍,边看书边喝茶,难得这么安静和放松,晚饭后去东湖边走路,很安静、很清闲。
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打破了这种宁静。和我在同一个系统研究院工作的同学夫妇一家三口全部感染新冠状病毒,持续高烧不退,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经核酸检测,全部中招,丈夫和孩子为重症患者,家里乱成一团麻。同学联系过我好几次,看是否有办法推荐他们去指定医院治疗。
当时所有医院的床位极为紧张,人满为患,环境十分嘈杂。我试着联系了金银潭医院所在区域的区长,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在2月3日分别住进了金银潭医院和新建成的方舱医院,我同学也成为第一批住进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入院初期,同学病情不稳定,心率110次/分,伴随出现高血压和心肌炎。同学从她丈夫那里不断听到金银潭医院传来各种死讯,其中还有我们熟悉的人群。从她的来电中听得出来,她似乎非常绝望、恐慌交织着沮丧,精神近于崩溃。
我决定去汉口方舱医院探望。办完相关手续,在和医护人员交流后得知,同学的病情属于轻症,只是心里焦虑导致精神紧张,病情反复。按照医生的建议,我以老同学的身份安抚和提醒,希望她早日痊愈。
一切安排妥当后,顺便参观了方舱医院的治疗环境。舱内分区域工作,严格消毒和隔离区分,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配备齐全,图书站内配有300多种书籍合画报供阅读。入院时,每人送全套洗漱用品,还有棉外套。卫浴条件和宾馆一样整洁,保洁员随时清扫,非常专业,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按时送到病员手中,每餐配有酸奶橙子香蕉不同。
我告诉同学,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在以后的时间里,她似乎接受了我的建议,每天用手机拍了一些有趣的见闻和视频发给我,每幅图片还有评点。同学后来告诉我,在她拍摄的病友中,她牵线搭桥,还为病友找到结婚伴侣。情人节那天,她用医院给病员赠送的“德芙”巧克力,拼成了一个“心连心”图送给病友。这真是“姻缘巧合方舱牵”。经过近一个月治疗,同学最后的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上周已出仓在宾馆隔离,2周后就可以回家了团圆了。更令她高兴的是,丈夫和孩子已在前一周康复出院。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封城”初期,武汉全市医疗物资很缺乏,医护人员战斗在生死线上。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即着手联系采购医用防护品。
1月26日,在上海高价抢购到一批日本医用口罩近300箱(约18万只,总金额80余万元)。因交通管制,不得不在武汉城外租用仓库临时存放,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3台运输车辆,办完进出城手续。因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搬运也难找到,原对接转运物资的人员相继感染病毒而被隔离,真是困难重重。
在众多部门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7天的周折,每天100多个电线日晚上将物资运进武汉,分别捐赠给武汉市江岸区慈善会、卫建委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单位,以解燃眉之急。
我父亲今年95岁母亲88岁,住在我隔壁小区,我每天要去照料,但近期因在外面忙于捐赠,担心父母会被感染而不敢再回去,只能独自在家隔离。当父母得知我在外面奔波于社会帮扶,既担心又高兴,再三嘱咐要多加防护,并要求每天电话给他们报平安。
因疫情滞留在北京的儿子,从爷爷奶奶那里得知事情经过,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我爸爸不听话,在外面到处跑,没有好好在家照顾爷爷奶奶,口罩全都捐献了,只给自己留下3只,我真的很担心……”
从春节开始,为抗击疫情需要,我曾不断联系新西兰、巴西、日本和西班牙的华侨华人社团及国际友人,组织和动员他们用不同方式捐款捐物(口罩和防护服)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大智街泰宁社区、东湖梨园社区等防控一线余万元),有的专为武汉疫情创作书画作品和祝福视频,如西班牙著名画家弗兰西斯卡创作油画“心心相印”和视频,新西兰华人画家陈福堂先生创作“枯木逢春”。
有的用演唱和弹奏来鼓舞士气—新西兰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佘雨蓉女士,专门开设了针对武汉市民的线上心理关爱热线;Alice为武汉中小学生开设英语口语练习;巴西利亚企业家郭海军和邱新民先生,日本大阪杉野女士等慷慨解囊并筹集善款……
在捐赠的新西兰湖北经贸文化协会成员中,有位工薪青年,家庭负担不轻,在他领到工资的当天,除留下给两个孩子的基本生活费外,全部委托我们捐给了武汉同胞,他说“武汉人现在比我们难”,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感动。
2020年的春节将是武汉人永远的记忆,人生百味,悲欢离合。武汉人民和全国各地赶来驰援的医护人员,一直在为抗击疫情昼夜奋战。海内外华侨华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各尽所能,共克时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和非凡凝聚力。
现在,虽然武汉人还在“封城”之中坚守,城市大楼上“武汉坚持、武汉必胜”的LED依然照耀在两江四岸,但春江水暖、磨山花开的日子应该为期不远了。。。。。。
本文作者:正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能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侨联顾问、新西兰湖北经贸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供职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