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笑话很善于营造“话题效果”,但要准确深刻揭示复杂的社会和多彩的人生,许多时候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自从王思聪被法院接连“限制消费”后,网上关于他的议论掀起一个持续性小高潮,其中有个笑话比较有意思。
笑话不长,赘述如下:小王同学2009年大学毕业回国,他老爸掏出5个“小目标”“任其折腾”。当年,如果小王同学选择在上海买房,5亿元可以在静安区买300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然后就是“岁月静好”。2019年,300套房子已经价值45亿元,扣除还给老王的5个“小目标”,小王同学手里还剩下40个“小目标”。但小王同学没选择买房,选择了“创业”,十年后,5亿元亏完,还被法院限制了消费。
要通过这个笑话得出买房投资和折腾创业“孰美”的结论,显然过于随意了些。虽然小笑话很善于营造“话题效果”,但要准确深刻揭示复杂的社会和多彩的人生,许多时候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一个近乎时点的结果,很难标志、总结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更别奢望能对未来有所预示了。
这也不难理解。比如,循了编排小王同学的笑话的逻辑,大家都得了教训也好、获得了启迪也罢,都不折腾创业,而是很岁月静好地买房投资,坐等升值,是否就真的能实现笑话里预设出的类似“成功”呢?这还真不太好说。毋庸讳言,折腾创业能极大促进经济活力、提升货币流动效率,从这个角度讲,那些“岁月静好”者的“成功”,实在是沾了众多“折腾”者很大的光。如果所有人都聪明地不“折腾”,仅就货币乘数效应而言,就要打折不少,房价肯定受影响。
房价上涨是经济活力的一个结果,而经济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人们合伙“折腾”出来的。就此而言,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小王同学的“折腾”,显然就比安安稳稳地当寓公要有价值得多,而调侃他的小笑话,就此暴露了浅薄。
其实,这个笑话也是个翻版。前一版调侃的对象是个北京人,说此人上世纪80年代初卖了北京的四合院,揣了100万人民币跑去欧洲打工,风里雨里辛苦了30多年,终于怀揣1000万人民币回北京养老,结果发现自己当年卖掉的四合院,挂牌价已经超过了5000万元,精神马上崩溃。
故事大意如此,想表达的观点和事涉王思聪的翻版笑话也差不多,都是“别瞎折腾!只需踏踏实实坐等就好”。其实,如果把这个北京人换成上世纪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的日本人,这种“别折腾、坐等”的路数恐怕就要马上变了脸色。也是,仿佛得了神谕一般的那个日本人(相对而言,那个倒霉的北京人应该遭了神的诅咒),提前卖了东京的房子,跑到美国“折腾”一番之后,再跑回日本,结果抄到了“世纪大底”。内容雷同的故事,结局却是“还是折腾好”,恐怕就要把一些人搞糊涂。
同样的操作,结果却迥然不同,显然,仅仅简单地哈哈一笑或痛快地贬损几声,就多多少少有点儿不合适,着眼点不能仅仅聚焦于具体的“操作手法”,别管是王思聪的,还是那个北京人、抑或日本人的,而应着眼于更宏观的视场。具备了这样的视场,自己往往就既不会局限在何去何从的困惑中彳亍不决,也不会简单随便地评判他人的选择是不是“瞎折腾”。
当一个个体随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走在一段或上或下的坡路时,其做出的具体选择——选择的是结果、更是过程——都值得尊重,有尊重也才可能有借鉴。就此而言,王思聪的不断“折腾”的过程以及由此“折腾”导出的结果,显然都自有价值。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