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情绪激动,这是在学校时的一场辩论赛,当时我坐在下面,听到这样一句话。
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也并非第一次听见,但是如此激动的还是头一次见,因为大多数人即使不喜欢,也只是说文章太长之类的话语。
《平凡的世界》,大家并不陌生,喜欢去图书馆、书店的人,可能经常会在非常显眼的地方看到它们。
它讲述了80年代的少平、少安的生活历程,展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普通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
甚至在各大媒体、院校被推崇为“人生必读的一部书”,有的读者甚至称它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其实温儒敏教授也对此一直都有疑问,所以在2013年的时候,他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情况展开了调研,经过调研,他说“读者群体大多为底层平民,大学生也占了很大数量。”
为什么底层读者那么喜欢?它的语言一般,情节老套,缺少终极关怀等形而上的东西,艺术上并不精致,也不讲究技巧,有艺术上的粗糙。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冲击力。”
上面这段话也是来自温儒敏教授,话虽然委婉,却和“又臭又长”有异曲同工之处,语言一般、情节老套。
《平凡的世界》线年代的生活变迁,尤其是农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对于这个年代乃至后来的底层读者来说,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
读者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是现在的人阅读,又能勾起他们的乡愁,怀念以前在家乡的日子。
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不受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重视,根据温儒敏教授分析,主要是这部书相对来说有些粗糙,属于没达到“文学标准”(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理念引入中国的文学标准)的一部作品。
当时路遥想要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内心很是激动,他认为这次肯定畅通无阻,以为这家《当代》的编辑之前就发过他的作品。
当他兴高采烈的去找这位编辑时,却遭到了拒绝,编辑给出的原因是“篇幅过长、没有故事悬念”。
说这部作品完全不符合当代人阅读,其实这话也不假,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那几年,文坛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很多作者都采用了新的写法。
面对嘲笑他的人,路遥一口骂道:“!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由此看来,《平凡的世界》刚出版时并没有得到一些文学作家和评论家的的认可。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虽然有人质疑,但终究还是实至名归。
《平凡的世界》问世30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温儒敏教授说的底层受众较多之外,更多的是这部作品的内容,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始终可以感动很多人。
它虽然语言一般、情节老套,可这就是它平凡的地方,这也正是路遥平凡的地方,一个作家,你能说他写不来华丽的语言吗?
因为《平凡的世界》足够真实,读者才能感受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内心世界,书中的人物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情节无不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
好的文学作品根本不需要华丽的言辞,更不在于教条,有的只是口口相传的口碑,只有触动人的内心,经得起时间的考证,才是好的作品。
其实那些评论家以及所谓的文学家才是真的不懂《平凡的世界》,首先他们看这部作品时的出发点就已经错了,路遥在一开始就已经说明,这是一部“平凡”的书。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去世后的近30年里,《平凡的世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
记得马云曾说,自己偶然捡到一本《平凡的世界》,读过之后就再也放不下,这个作品也一直影响着他,人生就是如此,永不言败,不放弃就会有奇迹。
就和当初路遥创作一样,倘若他有一点点放弃的心思,人们再也看不到这部伟大的作品。
陈忠实说《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人民日报》点评:“《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
每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作品,人生多磨难,正是如此,我们更要活得精彩!在你迷茫甚至跌落人生低谷时,不妨看看《平凡的世界》,你会发现,你所遇到的什么都不算!
路遥耗时6年的作品,你只需用79.8元便可以看到,这套也是目前唯一整理本,最权威的北京十月出版。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