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

【102文学】《文学百花园》-平凡的世界 伟大的经典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09-27 属于 经典语录 栏目  0个评论 23人浏览

  朋友们,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是根据著名作家路遥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被许多年轻人称为“精神的宝典”。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的农村、平凡的县城、平凡的煤矿、平凡的黄土高原;平凡的人物、平凡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平凡的开头结局。但是,这本书又非常的不平凡。究竟不平凡之处在哪里呢?今天,我们邀请河南日报驻济源记者站记者、民建济源第四支部主委、济源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主席成利军,和大家分享他在学习《平凡的世界》时的深刻感悟。

  成利军,河南日报记者,现供职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济源分社。民建济源市委会第四支部副主委、济源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喜好阅读,尤喜《平凡的世界》及中国古典文学。

  2021年8月,《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个“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在40年间多如繁星的文学作品中,有66%的青年确认《平凡的世界》对自己影响最大,获选率排名第一。

  10月7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文章《从中认识》。这篇文章里说道:“从1988年3月27日开始,《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130天,直接受众达3亿之多。如果算上小说纸质版读者,这部著作的受众数量可谓是天文数字。”

  这个答案是“天文数字”。那么,既然这么多人喜欢《平凡的世界》,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创作《平凡的世界》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为创作这部作品的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堪称是一个超级工程。为了积累创作素材,路遥在三年时间里,阅读了将近一百部的中外世界名著,逐年逐月逐日逐张翻阅了从1975年到1985年10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和《延安报》。看报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消谴,但对于路遥来说,这项工作却异乎寻常地艰苦,他在创作随笔中这样写道:

  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

  为创作这部小说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路遥还阅读了大量文学之外的其他书籍,有政治理论,哲学经济,历史宗教等,这里面又具体到养鱼养蜂、税务财务等等。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来,这些小知识在《平凡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曾出现过。

  此外,为了解生活,他还尽可能地去自己能去的一切地方,接触自己所能接解的所有职业和所有人。咱们看一下他去过的地方:山区农村、公社城镇、大中城市、中学大学、行政机关、农贸市场等等;咱们再看他接触的人:上至省市县局各级领导,下至乡镇农村生产队等基层干部和普通老百姓,只要能接触的,他就尽力去触及和了解。

  经过整整三年时间的大量准备,一直到1985年,他才终于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创作。

  我们常说一句话,每一个人光鲜的背后,必将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必将有我们看不见的付出和努力。路遥正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后,他却要常年忍受着两个巨大的痛苦:一是精神上孤独的折磨,二是身体上病魔的摧残。

  在创作第一部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职工医院的一个房间里,因为他需要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创作环境。那么,安静也就意味着孤独。

  每当周末的时候医院里空无一人,每当晚上看见医院对面家属楼里的万家灯火逐渐亮起又逐渐熄灭,每当他站在根本没有客车的火车站臆想着他要来接某个人的时候,他总是——

  “悄悄地,用手指头抹去眼角的冰凉,然后掉过头走向自己的工作间——那里等待我的,仍然是一只老鼠。”

  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机关院子里空无一人,在这昏暗的房间里像被抛弃了似的龟缩在桌前,毫无意识之中,眼睛就不由得潮湿起来。

  1986年,路遥来到陕西省吴起县武装部机关大院角落的一孔窑洞里,开始了第二部的创作。这时候路遥的年龄还不到40岁,但他的身体已经发出了很多跟他的年龄不相符的信号。他在创作随笔中这样写道——

  体力已经明显地不支,深夜上楼的时候,手扶着栏杆,要在每个拐角处歇一歇,才能继续往上走。

  在第二部写完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是极度虚弱了。虚弱到什么程度呢,他说——

  就是这样长期忍受着孤独和病痛,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全部创作。路遥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

  路遥1949年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当路遥的年龄到了该上学的时候,由于家里贫穷,没钱供他上学,于是父母就把他过继给了延川县的他大伯家。

  到延川县大伯家之后,其实生活仍然很艰苦,但是让路遥唯一感到知足的是,这里终于可以上学了。

  1963年夏天,路遥准备参加小学升初中的全县统考。这时他大伯给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能考试,不能上学。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但路遥的性格非常倔强,他说,哪怕不上学,但我必须得参加考试!考完试后,结果出人意料,全县一千多名考生,路遥竟然考了个全县第二名!

  看到考试成绩,他大伯仍然无奈地狠狠地说:“考上也不能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

  这时候,年仅14岁的路遥非常有主见,他自己来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家里,哭着央求书记给他想想办法。好心的书记带着他挨家挨户去借粮食,总算借到了两斗黑豆,让他把这换成了钱赶紧去学校交报名费。

  14岁的路遥一个人跑到县城,终于卖了黑豆换成了钱,赶紧兴冲冲跑到学校去报名,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学校又不收他了!学校有规定,新生超过一个星期不报到就自动除名。因为筹措学费,他已经超过了一个星期的规定时间了。

  路遥再一次哭着来到村支书家里,哀求书记给他想想办法。善良的村支书专程赶到延川县中学,恳请学校能高抬贵手。该校的校长听了之后,也被路遥的经历感动了,才破例录取了他。

  在上学期间,路遥常常饿得发晕,饿得发疯,甚至饿得绝望,他时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经走到了最后的时刻。

  童年时被家庭抛弃过继给伯父;们考上中专后眼看就要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却又被社会抛弃遇上了“文革”;在“文革”期间他一度成为“县革委会名誉副主任”却又被政治抛弃返乡为农;上山下乡期间他把工作的机会让给初恋女友之后, 却没想到反而被爱情所抛弃;成家后因夫妻感情不好,直到他躺在病床上临终前又签下离婚协议被婚姻所抛弃……

  从路遥苦难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他光鲜亮丽的著名作家光环的背后,却是怎样的辛酸和坎坷。

  但是他没有被苦难击倒,他一方面真实地感受着生活的苦难,另一方面,他也特别珍惜苦难。正如他在书中写的:“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许多磨难。磨难使人坚强。”

  正是经历了成长的苦难、求学的苦难、感情的苦难、创作的苦难,才有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的经典。

  很显然,大多数读者喜欢阅读《平凡的世界》,不仅是被书中平凡的故事所吸引,更是被主人翁孙少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惧艰苦、敢于抗争、热爱生活、自强自立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孙少平在高中毕业之前的主要性格特点。一贫如洗的他在学校期间,从来没有奢求过能吃上“甲菜”和“乙菜”,甚至他连“丙菜”也吃不起,只能趁没人的时候快速地舀上两勺菜汤。然后一个人躲在开水房里或操场的角落里吃饭,为的是躲开部分同学嘲笑的目光,为的是维护自己身上仅剩下的一点做人的尊严。

  高中期间,孙少平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原西县文化馆,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阅读,在这里可以忘了时间和饥饿。

  通过阅读,孙少平明白,原来除了双水村、石圪节公社、原西县城,外面还有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

  通过阅读,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他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开始在他身上表现出来。

  通过阅读,孙少平懂得一个人活着是否有意义,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还有许多其他难以言说的东西——比如说理想追求、心胸境界、才情知识,还有像田晓霞说的——气质……

  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期间,同班同学侯玉英曾揭发孙少平偷看课外书,还当众挑明他和郝红梅之间的“恋爱”关系,孙少平对侯玉英是又恼火和又反感。但是,当有一次在课外劳动中侯玉英被困洪水身处绝境的时候,孙少平冒着生命危险把她给救了出来。

  在黄原市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期间,当孙少平无意中得知包工头胡永州强奸了也在此打工的小翠,孙少平挺身而出,他不惧胡永州的威胁利诱,把自己打工挣下的血汗钱送给小翠,作为小翠回家的路费,而且毅然离开工地,重新加入流浪汉的队伍。

  在还未走出双水村的时候,孙少平还是一个孩子,但他却能像一个大人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割草、砍柴、挑水,尽可能地帮着父亲和哥哥减轻家里的劳动负担。

  在原西县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除了各种思想运动就是组织学生们上山劳动。对于城里的孩子,这种劳动可能就是一种体验,还可能有一种新鲜感。而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这种劳动司空见惯,但每次劳动,孙少平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地去认真完成。

  在黄原市的建筑队当小工扛石头的时候,即使背上被磨出了血,第二天他仍然把几十斤重的石头继续扛起,再苦再累他都忍着。通过劳动,他挣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通过劳动,他获得了曹书记一家人的尊重;通过劳动,他要为家里箍一孔新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铜城矿务局大牙湾煤矿当工人的时候,凭借辛勤的劳动,赢得了那些富家子弟对他由衷的尊重。他不仅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还从精神和心理上彻底征服了这些人。正如书中所写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孙少平放弃了家里稳定的工作,选择外出打工。他为了什么?为了钱吗?是,也不完全是。

  他可以为了一天一块五毛钱的工钱,而像牛马般地扛一天石头;可以为了一个月几百元的工资,每天在地层深处挣命般地劳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孙少平,他也可以把自己挣来的血汗钱毫不吝啬的送给素不相识的小翠;对于妹妹兰香,他可以像当家长一样每月定时给妹妹寄去50块钱的生活费;他可以把积攒了几年的工资全部寄给家里,为的是扛起一份男人的责任和尊严。

  对于弱者,钱可以让孙少平变得仗义和侠义;对于家人,钱可以让孙少平变得自立和自豪。

  自打记事起家里每天面临的贫穷和饥饿,姐夫王满银因劳动改造给家里带来的屈辱,哥哥孙少安的烧砖窑经历的灭顶之灾,自己在上学期间经受的贫穷、饥饿以及失恋的打击,自己深深爱着的恋人田晓霞被无情的洪水夺去生命,自己的师傅王世才因为救安锁子而命丧采煤第一线……

  苦难面前,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是愈挫愈勇,苦难永远无法把他们击垮,所以,孙少平每次总能在打击面前不断的成长和成熟。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可谓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以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几乎就是不可能,这完全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虚无飘渺的梦。因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双方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一个工作环境险恶,随时面临着流血与生命危险;一个工作环境优越,常常面临着别人尊重的笑容;

  在我们看来这绝不可能的爱情故事,在孙少平和田晓霞身上,偏偏就成为了现实。当然,这段爱情也随着田晓霞的去世而悲剧式的结束。

  孙少平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可以这样说,只要是阅读过《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身上所迸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在我们身上产生和积聚更多的正能量。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我国文学全面复苏、文学界被各种新思潮席卷冲击的年代,有不少作家和评论家在铺天盖地的现代派、荒涎派、魔幻现实主义等各种文学新流派面前,一度迷失了方向。

  而路遥却冷静地看到,“从读者已渐渐开始冷漠甚至远离这些高深理论和玄奥作品的态度,就应引起我们的郑重思考。”他坚信自己的观点:“只要读者不遗弃你,你证明你能够存在。”

  所以,他才理智地提醒自己:“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选择了最具中华民族特色、最能代表中国文学创作手法、最易被读者接受的现实主义。

  茅盾文学奖从1981年开始设立,至今已举行了十届,有48部作品获此殊荣。当人们把茅盾文学奖比作文学皇冠的时候,更多的读者却把《平凡的世界》比作“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足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作在。

标签:平凡的世界经典句子,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