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着,我陪你走南闯北浴血奋战;你被困,我陪你一路颠沛挨灾受难;你被害,我陪你粉身碎骨我们黄泉路见……这是忠贞刚烈的李秀文内心最直观的想法,也是作为叶挺夫人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李秀文从小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接受着最先进的教育、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
本应该有一个岁月静好的人生,可是偏偏,她遇见了她命中注定的伴侣——叶挺。
叶挺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他爱国、忠诚,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是同样的,因为他的信念与能力,
随着叶挺人生的起伏,李秀文尝遍了世间百味,他们的感情经历也变得浪漫曲折,凄美感人。
彼时淡水战役刚刚结束,叶挺在战役中因为表现出色被孙中山提升为警卫营营长,带队归来以后应邀到李章达家做客。
同时又与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是同乡好友,两家在广州市的昌兴街住对门中间只隔了一条街。
叶挺来到李章达家中以后,受到了李章达的热情接待,李章达将叶挺请到了客厅,两人便开始热络的攀谈起来。
就在叶挺专注的听着身旁人喋喋不休的时候,忽然听到对面楼梯上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那女子白衫绿裙,乌亮的短发配着白净的俊秀脸盘,澄澈的眼睛是那样秀媚动人。她正叫着楼下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叶挺他们。
一旁的李章达自然也是有着一颗九曲玲珑心的,看到叶挺不错眼珠的看着人家女孩子,自然知道叶挺的心思。
作为一个过来人,李章达自然是什么都不忌讳的,叶挺被看穿了心事也没有再遮遮掩掩。
她的父亲李少村是一个贤达爱国的进步人士,母亲则温柔体贴,十分的平易近人。
这样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去,李秀文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温婉可爱的孩子,不仅拥有姣好的容貌,对革命还十分的热情。
叶挺也经常努力的织造“偶遇”,在李秀文的面前“混脸熟”,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基础。这位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英雄,面对自己喜欢的姑娘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起来,
看到孩子安然无恙的在叶挺的怀中,李秀文也松了口气,叶挺这么久的功课还是有作用的,李秀文记得他是经常去对面李章达家的客人。
叶挺说着,小心翼翼地将孩子递给了李秀文。李秀文边道谢边将孩子接了过来,两个人又礼貌的攀谈了几句,李秀文便抱着孩子回去了。
临上楼梯的时候,李秀文下意识的回头望了一眼,看见叶挺正专注度的看着自己,
日子过得很快,五月的一天,李秀文忽然收到一封写有“内详”字样的信,拆开一看,一抹红晕悄悄的爬上了她的脸颊。
信是叶挺写来的,说他从桂林刚刚返回广州,担任孙中山、宋庆龄等人的警卫工作,希望30日下午在德宣路门外大树下与她见面。
李秀文自然欣然前往,到了约定的那天,李秀文还特意好好的打扮了一番,穿了一件水红的衬衫,头发也好好的收拾了好几遍,
尽管李秀文已经许久未曾见到叶挺了,但是再见以后她并不是像其他久别重逢的小情侣一样,而是劈头盖脸的问道:
叶挺还在心中感叹李秀文似乎又变得漂亮了一些,听到李秀文的问句明显愣了一下。
“牺牲怕什么,就是要‘振污世,起衰溺’嘛!‘浑是一包脓血裹着一大堆骨头的日子’有什么意思?”
叶挺再次愣住了,他觉得这句话很耳熟,不对,简直就是跟自己给《新青年》杂志写的长文中的话一模一样。
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合作,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决定派遣干部去苏联学习,用革命理论武装自己的队伍。
这样的机会叶挺当然不会放过,但是无可避免的,他要跟李秀文分开个一年半载的。
所以帮叶挺去李少村家提亲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李章达这位当之无愧的“红娘”身上。
可是没有想到听清了李章达的来意,家资富足、处事深沉的李少村竟然并不同意。
“我家秀文正在上学,现在不急于谈这件事。叶挺也应该好好干事业,等他当了团长以后,再议婚事。”
“叶挺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军官,现在正是你们两个求上进的时候。婚姻,要作为鼓舞双方前进的力量。”
一句话堵住了李秀文的嘴,就在李秀文一筹莫展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她的母亲悄悄的把她拉到了一边。
“其实爸爸早就看上叶挺了。他是想让你们多读点书,多经点事,有点出息,再谈这件事。”
母亲的透底让李秀文的心情瞬间变得明媚起来,也让李秀文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一年以后,叶挺自苏联回国,真的成为了由周恩来筹建、由领导的第一支部队里的一名团长。等待了一年的两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结为伴侣了。
婚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带着陈诚走进了大厅。众人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我首先要祝贺叶挺与李秀文新婚快乐!其次我要讲,北伐马上就要开始,独立团也要参加,可能还要打先锋。既然是打仗,就不能允许闹独立。北伐要服从一个中心,要统一军令,统一指挥,任何人不得独立行动。当然,独立团由叶挺领导,我非常放心。我祝贺你们新婚幸福,祝贺叶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多打胜仗,为国立功。”
婚礼在一片祝福声中落下帷幕,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人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两个人婚后的生活也十分甜蜜,可是时局动荡,安宁稳定的幸福也不会一直持续,
夜幕沉沉,拂晓临近,总攻即将开始,临时指挥部里十分寂静。叶挺突然问身旁的战友:
阳翰笙差点笑出声来。一位总指挥,在即将展开生死决斗的战场上,别的不想,却想起老婆来了。
叶挺比李秀文大了11岁,加上常年在外征战,不一定哪次战役一个不小心可能自己就回不来了,所以在结婚以前,叶挺就对李秀文说:
“一上战场,生死未卜,我……我是怕你挂念……你还年轻,如果我有去无回,岂不是耽误你一生?”
此后叶挺在战场之上,更加无往不利,因为他的身上,还带着妻子的盼望和理想。
他还在叶家祠堂的密室隐藏,直到马上就要被敌人发现了,才逃到吉隆坡山区亲友处暂避。
后来叶挺离开了中国,前往德国学习军事知识,李秀文便陪他在国外度过了10年的艰苦生活。
图叶挺正在讲线年后,叶挺一家回到了澳门,要人们得知后纷纷送礼拉拢,都被叶挺拒绝了,叶挺一心只想跟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为筹建新四军到延安,主持为他召开欢迎大会,期间亲自宴请了他,
在延安,还陪同叶挺参观了抗大和党校,在党校举行的欢迎大会上,致欢迎词说:
“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
“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高山,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
为了支持叶挺的新四军,李秀文从家里拿出了父母的养老金,又筹集到一些钱,从广东、香港一带买了3600支手枪,供给新四军抗日。
那时正是1938年夏季。军长的警卫员、勤务员纷纷拥到门口欢迎。只见叶挺军长穿着白色的西装,系着领带,穿着皮鞋,十分英俊潇洒;
叶挺是个闲不住的人。工作、打仗之余,就在屋后的小园子里种西红柿、黄瓜、青菜,到了丰收季节,叶挺经常请参谋处、副官处的同志来会餐。
他的生活也十分简朴,出外的时候才穿军装或西装,回到家一般就穿破旧的衣服。
李秀文也跟战士们印象中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不同,有时,她跟着勤务员一起打扫环境,扫地抹桌有时;
有时,警卫人员生了病,她不仅前来细心照料,而且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上几个荷包蛋。
看到这些孩子们的鞋坏了,她也爽快地拿出钱来要他们立即去买,找回的零钱也总是送给他们零花。
1940年秋季,军部天天开会,讨论北上的问题。不久,叶挺决定先让李秀文回广州。
1941年初发生了“皖南事变”,叶挺被捕的消息传到香港,34岁的李秀文痛哭失声,三天不能起床吃饭。上饶、重庆、恩施、柳州、桂林,叶挺被辗转囚禁5年的岁月里,
后来,陈诚邀请叶挺到湖北恩施去“休息”,李秀文经过多方奔走说情,在李济深的帮助下,获准带着女儿扬眉,去和叶挺一起生活。不久,秀文的母亲带着别的孩子也与他们住在一起了。那时,叶挺已被解到桂林,遭到软禁。
海内外有不少得知叶挺状况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钱来,可叶挺只能收到来信,汇票都不翼而飞。到邮局去查询,都答
于是,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叶挺带领全家开始了生产自救。李秀文卖了自己的首饰,从市场上换回了十几只山羊和四只小猪。
孩子们每天到后山放羊,并捞猪草。叶挺在房前开荒,种上蔬菜。有时,他还带着孩子到草地上挖地衣,拣菜根,采野葱菇等等。
不久,叶挺又一次被押往恩施。其时,李秀文已生下了“阿九”。除了老三“夭折”外,身边一共有8个孩子。
不久,一家人染上了疟疾,没药少吃,生活几陷绝境。为了不至于全家困死在破庙里,秀文开始拉扯着一家穿山越岭到处流浪。
五年终于过去了。1946年3月,住在广州的李秀文接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送来的叶挺出狱的消息。
她带着阿九,拿着行李和全家告别,别的孩子闹着要跟着去,李秀文亲亲孩子们的脸,亲切地说:
1946年4月19日,叶挺夫妇,带着女儿扬眉,幼子阿九,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志一同从重庆出发,奔向延安。
、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及机关、部队、群众团体的代表们,早已等候在延安机场。
李秀文随着叶挺去了。遇难时她才39岁,叶挺50岁,女儿扬眉11岁,阿九才3岁。
或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是李秀文说过的,就算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是两个人拥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圆满。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