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还珠格格》首播20周年,为了纪念,曾经将播这部电视剧作为寒暑假传统的某卫视选择再次重播这部经久不衰的“神剧”。
随便找了些童年偶像剧《粉红女郎》、《红苹果乐园》、《流星花园》,满弹幕都是最近来重温经典并且打卡留念的
说句老实话,我在几个月前,也完整重温了一遍《粉红女郎》,作为一个童年不看电视剧的人,这部剧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仅有的几部电视剧之一。
其实,在被大家重温的经典剧行列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以琼瑶剧为代表的言情剧;以《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系列、《天国的嫁衣》、《十八岁的天空》、《我可能不会爱你》等为代表的偶像剧……
如果说现在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剧,无论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差劲,那确实老剧值得回味。但其实现在也有不少制作比较精良的剧,为什么我们还要一遍遍回头去看老剧,并且觉得童年“神”剧就是好呢?
“单均昊跟我交往过,八个字八百万”这句话也是无数人心中偶像剧台词里的经典
儿时乐趣不多,网络并未普及,无数人是伴随着一部部热播的电视剧长大。也像前面所说,几乎每部剧都有台词深深的印在我们脑子里,回看儿时的经典剧,也是怀念过去的自己。
但你要说过去的剧一定比现在的好,我并不同意。当然,有些剧确实有演技、剧情等等方面的优点,但并不表示童年“神”剧是完美的。
有些因环境受限的道具服装、有些雷人的台词、有些非常刻板的人物形象,我们吐吐槽也就一笑了之,因为宽容。现在条件这么好,即使是同样的失误,大家现在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当然是不满意的。再想到十几年前,能拍出那样的剧,已经不错了。
宽容、又有童年滤镜在,重温经典没毛病,毕竟我也才重温过。但是,我重温《粉红女郎》时,却遭遇了这次《还珠格格》重播时遭遇的事情。
小燕子的天真烂漫不过是倚靠豪门下的任性妄为,紫薇与尔康的旷世绝恋则肉麻矫情得不忍直视,而万年好人的令妃仔细看竟是不折不扣的心机女,从天山脚下痴情缠绵到大清皇宫的蒙丹更是细思恐极的自私狂……
如果记忆力不算太差的话,应该能回忆起,曾几何时,确实有不少人深深认同“爱情高于一切”这样的恋爱观。
也正因如此,《还珠格格》《一帘幽梦》这样的琼瑶式言情剧才能反复重播,成为经久不衰地时代荧幕记忆,化作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这些剧集热播于上世纪90年代间,那是经济改革、市场化浪潮下突飞猛进的时刻,是集体主义理念大规模的溃散而个人价值亟待彰显的时刻,是物质开始丰盛但物欲还不曾成为主导一切的年代。
那是中国现实社会转弯的节点,也是中国人内心世界泛起涟漪的钟点。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和怀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烫大波浪的发型和穿大喇叭牛仔裤一样,发端于港台的偶像言情剧集,伴随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爱情观成为时之风尚。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说,当时已经有太多超越前作的影视作品出现了,但“神剧”经久不衰的秘密在于所谓怀旧的背后是曾经打动过人心的社会价值观。
前文提到琼瑶的经典言情作品《一帘幽梦》中那句广为人知的台词(费云帆对绿萍说:“你只不过是失去了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整个爱情。”)或许今天的年轻观众们很难想象,如今这句已是“渣男语录”的台词,曾经真真切切地打动过许多人。
在这些爱情至上的童话里,真爱可以超越一切,世俗意义上的阶级门第、资源能力自然不是问题,甚至道德伦理必要时也是纯粹爱情的牺牲品。
这并不可笑,而恰是一个特殊时刻的时代精神表征。为爱情赋权的《还珠格格》背后是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大潮的普通中国人,对个体自由与幸福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市场经济转型逐步完善成熟,城乡之间日益剥离,实用主义逻辑成为新一代丛林法则。
在城市里谋生亦谋爱的新一代职业白领群体逐渐丰满起来,而作为言情剧观众主体的女性人群更是在这二十年间大规模步入职场。当《杜拉拉升职记》风靡全国的时候,我们才蓦然发现,中国职业女性群体的数量正在不断壮大,而她们对于事业的野心与能力并不亚于同时代男性,与此同时,这个国家里的爱情婚恋观也已剧变。
我们需要在《甄嬛传》里体会追求爱情的女性必先懂得生存,在《步步惊心》里顿悟即便玛丽苏的爱情也更适合生长在权力的巅峰,在《我的前半生》里感喟爱情之外女性独立的意义……
而纯粹的爱情偶像剧只能前移到校园,催生出来言情剧的另一个衍生子类——校园剧,也只有校园的厚实围墙能够让爱情暂时不需要“及物”。
不难发现近十年间,反映当代生活价值观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已有了肉眼可见的区别。
年轻人也无法像往日一样恣意《奋斗》了,我们不能再学着佟大为饰演的陆涛,将POLO衫的领子高高竖起,睥睨世界。也不再艳羡向南和杨晓芸奋不顾身折腾到底的青春与爱情。
我们必须开始考虑《蜗居》《裸婚时代》这样的现实主义命题,然后像樊胜美、关雎尔或者邱莹莹一样,在都市里小心翼翼地探索自己不甚明朗的未来。
电视荧屏内外的青年一代都无法也不敢再任性。在城市里生存的泛中产一代的焦虑被摆上台面,细细地被剖开演绎。
终于,消费主义席卷一切的当下,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开始调侃“你冷漠你无情无理取闹”的琼瑶式偶像剧,我们再也不相信纯粹爱情的童话了。
开始认同都市女性代言人亦舒生发出的独立而冷漠的宣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观众完全可以否定过去的理念、想法、价值标准,这无可厚非,人与时代都是在不断地反思和自我否定中走向未来。
如果只把影视作品作为消遣娱乐的产品,无论如何也无法想明白为什么二十年前的观众会如此痴迷矫情肉麻的偶像剧。
但别忘了,观众喜欢的作品恰恰是受众价值观的折射镜,所以儿时的我们喜欢这些剧,现在仍然会去回忆重温它们,却又在某些回忆时刻,发现颠覆性的“事实”。
令妃还是那个令妃,但观众是不断成长的。一个人物的好坏褒贬,也在时代的流转中发生了逆转。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