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必须离!”在一则网络短视频里,一个手上带伤的女子正对别人控诉老公对自己家暴,要求离婚。不成想话音未落,一个浑身缠满绷带的男人出现在镜头里,哭诉自己是被这名女子打成这样,称“再不离婚我就完了”。这个反转剧情不是真事,而是一则搞笑短视频。类似无聊恶搞“家暴段子”,只要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很多。
“家暴段子”以戏谑的态度消解了家暴问题的严肃性,有违公序良俗不说,还在无形中宣扬了暴力,会产生暗示效果,给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引导。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曾受到家暴的人看到这样的视频时,无疑会触及内心的创伤,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为求一己之乐而不顾他人感受,这样的短视频缺少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绝不能任由其在网络上随意传播。
其实,让人感到不适的,不仅仅是“家暴段子”。近年来短视频制作风行,为了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有的播主刻意打造“网红儿童”,或把孩子扮成“小大人”形象,让孩子模仿成人言行,或者将孩子包装成“吃货”“公主”等人设,以搞怪低俗吸引网友点击……种种乱象,说到底就是眼中只有流量,而没有正能量,只顾及流量背后的利益,而忘记了社会公益。在这类播主头脑中,“吸睛就是吸金”是唯一逻辑,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那么短视频制作将泥沙俱下,让喧嚣声越来越大。
摆脱“吸睛就是吸金”这个单一逻辑,仅靠播主们的自律,显然不现实,此时,平台的规范引导就至为关键。就以“家暴段子”为例,不少视频的点赞数、评论数都很高,这显然与平台的引流有密切关联。少一些“流量算法”,多一些“价值观算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推荐短视频内容的参照标准,才能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各种低俗内容、低俗账号的封禁力度,对典型视频进行顶格处罚,以此明确短视频的创作边界,使播主们知道内容制作的禁区在哪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才能打造风清气正的内容生态。
短视频用来娱乐生活、放松身心无可厚非,但娱乐化绝不意味着与低俗画等号,家暴等话题更不是用来搞笑的梗。这是常识,也是制作网络内容的基本价值逻辑。
摆脱“吸睛就是吸金”这个单一逻辑,仅靠播主们的自律,显然不现实,此时,平台的规范引导就至为关键。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