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深度】逃离朋友圈:微信帝国的黄昏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2-03-26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44人浏览

  闭关锁国的统治阶层,幸灾乐祸地看着西方工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的动荡、混乱和战争,大臣们自己安逸地享受着帝国最后的庇佑任何形势的进化,本身是对自我的一次绞杀,一次重构!危之后,便是机......很快这个GDP占世界1/3,自翔为世界上最繁荣与强大的国家,被混战中的西方国家只是派出鸦片+一小拨军队,搅弄得天翻地覆,直至灭国。

  张小龙完美的将整个微信打造成了一个闭合的生态圈,每一个中国在线用户都无法脱离的“圈”,而这样一个圈的底层,还是建立在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上的。用户在线需求,大致分为三类:即时通信、消费,用完即走的功能(服务)。微信的这款超级APP也是建立在解决这三大核心的需求的基础上。张小龙的每一个变动都是围绕这三个点展开。

  即时通信很好理解,这可以说是微信当年发家的基石,由此展开的社交,让腾讯所向披靡。微信这个产品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帮助用户便捷沟通。个体的社交的幅射度是由个体的关系网决定,微信的即时通信的功能,是最容易产生社交的地方。用户很容易因为通讯录产生社交网!人们用什么社交工具,大概率不是自己能选择的,而是由你身边的大多数决定的,这是因为关系网的替换成本简直大到人类无法想象, 你可以很容易把boss 换掉,却很难让你妈换一种方式喊你回家吃饭。这就是腾讯占据山头之后,阿里社交梦只能是个飘渺的梦!

  说到线上消费,大家马上想到的阿里的电商。腾讯声名鹊起的是:内容消费。朋友圈主打是熟人信息流(关系链分发),微信公众号做的资讯消费。信息可以说是现代用户的刚需,大部分人天然好奇自己大表哥和身边的美女小姐姐的日常,而公众号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帮用户做出信息选择一种方式。

  用完即走的功能(服务),你可以联想到张小龙花了大功夫捣鼓的小程序,也可以联想到微信支付,各种缴费,各种扫一扫。实际上,这些能够极大的提高用户生活便捷性的功能(服务),实际上是对个体生活产生最大影响的部分,因为它实际上在重构整个社会的形态中,发挥了不可言喻的作用。18线城市的乡镇政府也打出自己的服务号接办业务,卖菜的大妈都纷纷挂上了微信收款二维码......

  总的来说:即时通讯打造整个微信的底层关系链,这决定微信的粘性,用完即走的功能决定微信打开的频次,而微信的内容消费供给则决定用户停留在微信的时长。它们三者拥抱生长,让腾讯有用不完的优质流量,引爆一款又一款游戏,去扶持创业公司茁壮成长( shou ge gu quan),插入朋友圈广告变现。是的,微信直接变现的部分虽然极小,但是由它产生的流量,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狂奔的基石。

  无论是多天才般的生态设想,只要参与者不多,第三方不发功,最后都会鸡飞狗跳!

  不同于Facebook的产品矩阵,微信是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微信这个超级APP上。然,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哪款社交产品都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微信如今诞生有7个年头,很多人眼里,它正值壮年。如果将微信像个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的剥开。是可以看到当下的微信,表面的祥和与鼎盛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和四处起伏的危机。

  朋友圈权限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清理不常联系的好友,这两年微信的种种举措都在说明,这个10亿日活产品的增长已经到达峰值,只能通过不断做减法优化留存促进活跃,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与开放式的淘宝等购物平台不同,微信是尽全力去打造一个封闭式的社交环境,目标是让用户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交流。朋友圈,这个主打熟人信息流+关系链分发的产品,由于微商,个人生活方式贩卖,炫耀,捆绑式消息转发等,显然跑偏了张小龙原定的方向,这个能够恣意妄为的“大卖场”,缺乏自洁能力的朋友圈,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有种垃圾堆里找吃的既视感。一次又一次的逃离朋友圈,会不会像人人网那样引发真的逃离?

  由于普通用户圈子不大,且关系网同质化现象,其实是存在和头条一样的“信息茧房”,财经圈的很容易被各种政经热点刷屏,60岁+的大爷很容易被养生刷屏.......这让普通用户从朋友圈中得到的同质化内容越来越多,能够汲取的有效信息量越来越少。

  对比朋友圈信息流的先天不足,微信公众号这个主打信息筛选的产品矩阵,依托微信的流量,是有振兴微信内容的基因的。然而,微信公众平台在给了一众大V成长起来的机会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只有少数大V号,靠接广告活着。而喜马拉雅FM、分答,知乎等内容生产平台则孵化出内容付费,线上课程,付费咨询等多种形势。

  微信对平台生态则一直没有积极建树,放任无为,比如优质自媒体保量,活跃账号健康度等,从来没有考虑过真下力气干涉。公众号只在微信刚起来时有流量红利,但是现在打开率下降,用户发现内容效率远不如今日头条。头条号会更仔细的考虑内容供给系统生态,从消费倒逼供给,更关心帮助内容创作者找到读者。微信面临的则是公众号大号格局固化,与Apple博弈后iOS平台的赞赏功能被撤下,付费阅读功能更不要想,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接近尾声。据榜发布报告称,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持续下滑,超过三分之一的公众号属于停止更新的“僵尸号”。

  先吐槽点口水,昨天看了篇文章《去你的微信社交礼仪》,文章写的一般,但是笔者看了之后,真的差点声泪俱下,文中提到了一点,如今的微信好友全都是工作关系的领导、同事和客户,以前用邮件、QQ工作时,只有白天上班时在线。有了手机微信后,每个人都24小时在线点,微信帮用户传输一份重要文件是解决用户的痛点。晚上11点,微信让用户挣扎着起来改个bug,这就是反人性的存在了,我们嘲笑社交做不起来的钉钉,被绑架的“微信”则越来越钉钉化。而莫名奇妙理发师Tony , 微商小红,出于礼貌加的销售商节日问候,时刻在轰鸣的群消息,像炸弹一样的轰炸着个体的生活。

  关系链越强的地方,用户是越在意私人领域的。我们看似无坚不摧的关系链,却在整个关系网扩大之后,像陌生人社交延伸,通讯的有效性也会越来越差,在社交网上的安全感也越来越低。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发朋友圈的原因,毕竟没人想遭遇请病假发美食,被HR点赞的尴尬。

  但是,基于即时通信的关系网络,则是微信的底层架构一样的存在,它也是微信最深的护城河。当用户把“烦不胜烦”的关系链投射到微信上在,则很可能是一场像雪崩一样的大逃离。简单来说,要是有款像whats app 一样简洁的app+ 支付宝,大多数人也是可以不需要微信的。于用户,哪里解决痛点,就走向哪里,趋利性,是人类的天性。而目前笔者在挣扎,无非是没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2018年1月15日,张小龙在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的演讲,让笔者对微信想不通的问题,豁然开朗。笔者get到的第一个点就是:公众号不是张小龙最上心的,小程序才是。他想要将微信的功能性做到极致,将微信做成一个商场,用户在里面能找到需要的一切服务:娱乐,购物,游戏,租房....这些小程序能够解决用户频繁的在各大APP中切换,卸载,安装的痛点,这绝对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棋,微信是想发挥它的长板效应。

  但笔者有两个不成熟的问题在脑子里绕:一是,支付宝同志把它那闪瞎我的各种入口,做成小程序门槛有多高,参考(chao)谷歌同志应用店的应该不难吧?那么反观腾讯的小程序护城河有多高?但凡智商正常的app决策人,会愿意被微信捏着蛋么,只站小程序?毕竟一不小心站错了队,像抖音一样被赶出微博就惨了。二是,一旦微信的社交网络坍塌(这是微信的核心),微信会不会变成用完就走,走了再来的工具化app, 简单来说就是支付宝那样儿。

  微信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说,是内部的迭代过慢。外部,现在主要的危机是今日头条之流,对微信较为薄弱的板块—内容,进行截杀。在功能这一块来说,微信可以说是很完美的。而即时通信这一块,暂时没有app起来和微信叫板,但笔者也没听到任何腾讯研究其他通讯工具的风声。

  作为抗衡腾讯的代表性势力,今日头条的崛起,可以说是各大巨头不注重技术的结果。其基于算法+信息流的这套打法,可以说是这两年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创新,百度、微博等等都开始玩起同样的路数。而,无论怎样的一款app,只要它能够解决用户的某一核心的痛点+ 足够的好运,无论这样逼仄的生存空间,都能破土而出,而战略上要是再能对同类型APP造成降维打击,那将是毁天灭地一样的存在。

  头条在最近两年里像个机器人一样冷静的砍伐杀戮,不断延伸作战半径,顺着短视频、UGC、国际化三大战略一路高举高打。西瓜内涵火山抖音,今年全部迈过2000万日活门槛,国际化越挫越勇大举收购,明年要全力压微头条和悟空问答,头条全系产品大致有微信1/5的日活,便是最好的例子。

  微信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与创始人张小龙的理念和气质有很大关系,这个崇尚lessis more , 简约克制的微信教父,他的理念深深的影响了微信。如今微信信息组织逻辑已经非常落后,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都遵循时间线的排序,但是完全靠时间排序和关注分发是极其低效率的事情。众多社交属性的信息流平台(微博,百度的一些产品)都要向算法推荐的路上转移,此前也明确表明在接下来,微信公众号也不做信息流。但世界早已进入算法时代,而微信还停留在web2.0。

  回顾整个互联网的商业史,社交是个混沌系统,初始条件改变一点点,终局就会有巨大的变化,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你再努力也很难改变结果。

  一直以来,技术基因一般的腾讯,社交都是其帝国最深的护城河。微信一旦出现问题,腾讯若是没有替代品,败落绝对是必然!当年手Q有危险,微信刚好顶上了,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是动态的,那未来呢?我们回顾一下,当下腾讯变现能力最强游戏,腾讯投资的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将自己打造成伯克希尔哈撒韦式的帝国,核心优势还是这股来自流量的神秘力量在关键时刻的加持。

  不同于阿里在电商这个领域深耕,腾讯看似依托微信的流量有千百种可能。3Q大战之后,腾讯的开放在业内赢得了好口碑,给钱、给流量、不管事,直接把上面这个图给反过来了…但是,这三者中最难且最不可持续的就是流量,一旦微信这个地基出现问题,地面上的万丈高楼可能顷刻间就要倾斜了,之于腾讯,资源、人才都不是问题,庞大的体量能调度的资源是绝大部分公司无法抗衡的,腾讯吃鸡团队是247,一天24小时,上7天班,三班倒,有钱、有粮,怎么打都可以抢下一块地盘,只要腾讯不犯错,其他人一点机会都没有,战术上腾讯是无敌的,但是在战略上,偏暗一角的微信继续这样自由的发展真的可以守住社交的地基么?君不见,抖音短短半年就已经冲到这个体量,而头条又倒向阿里了?

  摆在腾讯帝国面前的大问题是战略问题,社交这个基本盘稳不稳是企业的生命线,投资驱动的只是圣诞树上的糖果,如果树给人连根拔起了就好玩了…现在腾讯在外四面开花,但是家里的大后方真的稳固么?如果在社交上,出现像当年微信支付偷袭支付宝这样的战役,稳不稳得住?在守卫自家地盘上,阿里系可是从来寸土不让的,当年的断百度爬虫,到拿回支付宝,从来都是不计毁誉,手起刀落的…

  今日,我们再看满清失国,鸦片战争,甚至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都只是敲响清朝灭亡的丧钟,闭关锁国和拒绝商贸导致小农经济,康乾鼎盛之后,后继者形成路径依赖,不变革上层制度,这才是清朝灭亡的根本。事物在极致的完美时候不进行自我重构和变革,催发自身的增长性,便是下坡路的开始。

  微信最近严厉封杀新世相在朋友圈做的内容分销活动,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微信担心这种分销方式有传销嫌疑,以防自己受连累?还是微信认为这种病毒式传播导致用户朋友圈体验变差?可能都有,不过我觉得这都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新世相这种方式挑战了微信的信条,去中心化。

  张小龙的演讲和采访不多,但几乎每次都会强调,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也是微信产品运营的核心理念。

  大部分人对这种话已经处于僵化理解阶段,不会细琢磨,尤其是“去中心化”四个字好像已经被用滥,没什么好解释的。但张小龙在某次采访中的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任何在一个平台上可以把流量翻云覆雨化的运作与互联网精神都是背道而驰的”(新世相的做法不只是流量翻云覆雨,营销手段也堪称翻云覆雨,微信焉能不封杀?)。如果说这句话的阐释还只是停留在互联网层面,那么张小龙还有一句话让我怀疑他很有可能是一个精通政治哲学的产品经理,他说:“我不做垂直性的极权性的流量分发,而是联邦制的一律平等”。

  这里用了两个词,“极权”和“联邦制”。对于张小龙这种几乎不接受采访,公开表达相当谨慎的人的来说,这两个词不是偶然出现,虽然它出现在阐释产品理念的互联网语境里,但仍然可以看出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政治哲学”的思考——假如流量如同虚拟世界的能源、土地的话,微信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帝国,微信生态圈下衍生出了各种阶层和利益集团——而张小龙说他反对极权,倡导联邦制。

  从这个角度看,微信的很多行为其实背后是这种一以贯之的“政治哲学”。2015年开始,各大巨头眼红微信订阅号的流量,纷纷砸钱掀起流量战争,各种补贴和手段层出不穷。三年下来,微信订阅号流量占互联网总盘子比的确相对下降,微信公号也受到过不少诟病,但是微信订阅号的基本形态实际上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微信订阅号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头部号占据垄断霸权,内容僵化,小众号的优质内容难以得到呈现,以至于不少新进场优质内容创作者离开微信订阅号,用户面对庞大公号,难以判断优质内容,订阅号打开率走低。

  2017年,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对微信订阅号的类似问题提出批评,不过,批评是容易的,解决办法呢?很多提出来,比如是否增加算法推荐,是否给订阅号进行排名,是否专门设立一个界面进行内容分发。去年下半年,张小龙本人也在微信年度公开演讲中对订阅号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但是,回过头看,微信订阅号大幅改造的推进很少,进展也很慢。

  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的改造实际上都是“中心化”改造,要把“去中心化”的微信订阅号重新拉回到传统的产品端控制的“中心化”状态。有各种建议,说微信订阅号应该学习今日头条,应该学习知乎,或者应该学习微博。实际上,这三家虽然有去中心化的部分,但无论是用户导向的算法推荐,还是编辑主导的内容分发,其实质都是由作为控制主体的流量寡头掌控内容和流量,是“极权制度”,而不是小国寡民、去权力中心的“联邦制”。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自门户时代以来,中心化仍然是绝对的主流,但几乎所有的创新迭代都是在不断加入去中心化的基因。博客相对门户和BBS更加去中心化,但博客还是有权力中心,它依赖门户网站的入口,有主页面的导读推荐,有编辑分发。有人说公众号不就是新形式的个人博客吗?内容生产者这边区别不是很大,关键在平台端,博客和公众号仍然有本质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今日头条以及知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入去中心化的部分,但主体仍然是中心化的。

  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内容产品里,我以为真正做到去中心化的就只有两家,微信订阅号和豆瓣。我一直觉得豆瓣创始人阿北和张小龙如果认识,应当会引为知己。实际上,豆瓣是更早的先驱。不容易的是,豆瓣也坚持得更久,毕竟豆瓣背后没有企鹅帝国。在豆瓣上,几乎没有任何广告和内容推送,完全尊重每个用户的喜好、兴趣,喜欢的书、电影、碟,自己自行标记就好,有喜欢的友邻,自己勾搭就好,所谓豆瓣达人也几乎都是自发形成的,豆瓣在背后的推手作用不大。

  很多人都觉得,豆瓣是一个没有侵略性特别佛系的产品,就是因为它彻底贯彻了这种“去中心化”理念。豆瓣有着比较可怕的自律,几乎很少运用平台方看得见的手,它很少push用户、干涉用户,也很少使用眼花缭乱的做大流量收割流量的运营手段。

  说到佛系产品以及豆瓣式的自在、自由。微信公号和豆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和那种强控制、中心化的产品形成根本的区别。如果往张小龙的政治哲学角度去靠,我认为,去中心化的产品本质上就是回归互联网的初心——互联网的IP协议就是希望建设一个自由平等的虚拟世界——实质上就是反抗那些安插在我们头上干涉自由、自发秩序的“权力”,在互联世界里,这种权柄的所有者就是平台方。

  如果以现实社会的政治理念对比,去中心化可以类比为自由市场、社会自发秩序以及被限制的政府(中心)权力,而中心化意味着强政府以及政府控制下的市场、社会秩序。

  从功利角度出发,“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哪一种更好,很难讲。今日头条是“中心化”的典型代表,通过算法推荐通过大V运作不断收割流量。今日头条的流量常常大到可怕,但这种流量是看得见的手推到前台造成的,跟订阅号和豆瓣这种用户自发去寻找形成的流量有本质差别。当然,投放广告和看重流量的商家也许不会考虑得那么多,在他们轻松尝到过今日头条动辄百万+、千万+的流量以后,微信公号的十万+简直不算什么。

  但从价值角度出发,我(也只能代表我)认为微信订阅号和豆瓣才是真正有互联网精神的产品,也是我个人很享受的地方。我只会闲来没事儿刷公号、泡豆瓣儿,很少没事儿去今日头条、微博。我以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人类舆论、传播、政治的传统范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中心化的,哪怕是一个大学的校园媒体,这种中心化背后都是一个个政治社会主体。在传统媒体时代,每个小中心都服从最高中心,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极权的中心化传播链条,这种传统模式实际上会导致舆论、传播和议题的高度中心化,往往这种中心化意味着两点,第一是中心议题的激进化,第二是其他议题的边缘化。虽然门户网站、博客到后面微博、客户端总体仍然是中心化的,但相比较传统媒体,仍然削弱了好几个Level。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平台其实反倒是更有柔性,更容易生存下来。强中心化才意味着危险,比如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机制天然具有强中心化特征,加以平台的运作,这种方式必然带来流量的几何级的扩张传播,流量是有了,但流量承载的内容就会带有强侵略性,所以,今日头条这种方式一定会被遏制(已经吃过苦头了)。毕竟,我们当前只能有一个中心,某些话题上,或许可以让你这个平台成为中心,但有些话题,你站在中心其实就是站在火炉中心。

标签:微信朋友圈深度句子,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