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1月30日电(记者王学涛)在山西万荣县一农家小院里,10几个孩子正声情并茂地跟着一位老人学讲笑话。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手拿快板,讲出的笑话朗朗上口。
这位老人是正在申请万荣笑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王克勤。从2006年起,他就常年培训青少年讲笑话,并带领大家到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中去表演。如今他的小徒弟们已经有近50人。
“有一天在广场上,我看到爷爷在讲笑话,神态逼真,讲的笑话栩栩如生,我就想跟着学。”上小学6年级的潘盈佳说,她已经学了近两年,现在能把笑话跟快板、曲艺结合起来生动地讲。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山西万荣县号称“中国笑话之乡”。万荣笑话是万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由于它敢于和善于自嘲自讽、自揭其短、短小精悍、富于哲理,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荣笑话取材于人们都可能出现的过错和最常犯的毛病,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忌讳讲万荣笑话,认为 万荣人讲万荣笑话,笑话万荣人 。”万荣笑话研究会副会长李廷玉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产物。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开发了笑话书籍、笑话扑克、笑话挂历、笑话折扇、笑话圆珠笔,研制了笑话磁带、动漫、倒走手表,拍摄了笑话电影、电视剧等,万荣笑话从“笑料”提升为产业,笑出了财富、笑出了健康。
当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投资240多万元,研发了“笑话王子”玩具宝宝,可以用当地方言和万荣普通话来讲笑话,并智能地跟人聊天、对话、唱歌。
为了把这门口头艺术发扬光大,当地“草根笑星”潘新杰6年间把笑话与眉户剧相结合,独创了10多部万荣笑话剧,并多次获奖。他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成功地将只能说不能演的“万容笑话”搬上了舞台和荧屏。
“我是个戏迷,非常爱看戏,觉得笑话如果光讲的话,主人公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等的鲜明个性表达不出来。于是我就把两三个万荣笑话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联起来,吸收小品和戏剧的艺术,人们笑得前仰后合,舞台效果很好。”潘新杰说。
“万荣笑话是个框,什么笑话都能装。”为了使万荣笑话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万荣县专门成立了笑话研究会和协会,各乡镇文化站站长任笑话协会会员,到民间去搜寻好的笑话段子。同时向全国有奖征集优秀笑线多个省份的上千个笑话段子。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了让现代人喜欢和理解万荣笑话,就必须在形式、内容、甚至语言上创新和升华,这样才能使这门来自民间的口头艺术,在群众、干部、老人、青少年中口口相传。”王克勤说。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