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er是一家著名的专门提供民意调查并且搞排名的美国网站,排名评选的主题五花八门,每月吸引了多达上千万人次的访客参与各种评选。
Ranker曾经发起“最伟大的100部二战电影”的评选活动。16万人投票,备受推崇的前20部最佳二战电影如下。
一部优秀的战争片,仅仅用多个机位、音响效果、特效和表演去真实地再现战场上的血肉横飞远远不够,《拯救大兵瑞恩》拍出了人性,它让人们真实地重返了战场上那种不知所措的两难境地中。
有人质疑拿一队人的命换一个人的命是否合理性,这就引申出一个重要的战场处境:这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还是职责问题?
取材于真实事件,改编于一本写于1944年战争期间的同名书籍,拍摄于1963年,描写英国和英联邦战俘从德国战俘营中逃出,所有的角色都有原型。该片结局悲壮,不要与胜利大逃亡 混淆。
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到达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时的反弹力。”
有些电影,看的时候感觉冗长、啰嗦、乏味,但是看完之后却评价很高,《桂河大桥》就是这样一个类型。
大批英国、美国战俘被关押在位于泰国、缅甸交界处的日军战俘营中。影片讲述了他们被迫在桂河上修建一座桥的故事。影片对复杂的人性、战争的残酷与荒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充满了黑色幽默。
美国101空降师506伞兵团第2营E连,出发时140人,据说经历诺曼底等战役到二战结束全连只剩下23个。
“我的孙子后来问我,爷爷,您在二战中是不是一个英雄?我回答他:不,我不是英雄,但我曾和英雄们一起服役。”——理查德温特斯少校
又是一部史诗,一部特别有气质的电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追求上都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
台湾导演杨德昌曾经说:“电影被发明之后,人类所获得的经验是电影发明之前的三倍”。按照这个指标,《辛德勒的名单》应该就是这样的电影。
拍摄于1981年的德国史诗级战争电影,这部以德国人视角刻画的影片,风格更接近于纪录片。记录了几十人拥挤在狭窄、封闭、枯燥的潜艇内,跟随潜艇从启程到沉没的全程记录。
潜艇自带的幽闭空间恐惧感,艇仓内跟拍狂奔的长镜头,九死一生的情节设计,以及士兵们意志力的挣扎,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的压抑气息稳稳地浸入到观众的骨髓里,丝丝入扣。
看完三小时版本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代入水手们的情感去感受战争的冷酷无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死亡是真实的。也不免心生感慨,潜艇是人类的一大残忍发明,生活和战斗在这种移动棺材里的官兵们,吃得多好都是应该的。
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0分,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德国人拍得最好的二战电影了。
这部电影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独立制作,日本方面最初由黑百思特网泽明执导,两周后就被别人取代。
后来几部涉及太平洋战场的影视作品都使用了该片中的镜头,比如《中途岛之战》等作品中有关珍珠港的战斗场面,就是来自于《虎虎虎》。
该片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西线战场中的市场花园行动,场面巨大,明星云集。最令人钦佩的,还是他们敢于拍这种彻头彻尾的失败战役,在失败底色下将士们的勇敢无畏更具悲情。
德军在希腊的一个海岛上安装了两门大炮,格里高利派克和大卫尼文等6名突击队员奉命去摧毁炮台。队伍里还是出了内奸,还是悬念丛生。人物性格各异,非常生动。
能入选前20,可以说派克和大卫尼文等主演为这部电影大大加了分,派克的个人形象就具备了自带粉丝的效果。
兵临城下妙在把有关两国战争的一切都浓缩到两个狙击手身上,让个体承担一切荣辱悲欢。
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是苏军狙击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什么叫“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去比较一下裘帅哥和扎伊采夫的颜值就知道了。
艾德哈里斯扮演的德军上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将精准、冷酷、残忍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恐怕了解不多,这部拍摄于1953年的战争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群美国飞行员在德军战俘营的故事。
战俘们怀疑他们中间出了一个叛徒,悬疑加喜剧,这是非常典型的大导演比利怀尔德的风格,他最擅长在幽闭狭小的环境中制造冲突效果。故事情节随着疑念层层推进,那种悬疑效果非常完美。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导演,于2006年完成了这部杰作。影片的切入点新颖,它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片,而是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战争。
战地家书这一线索将粟林忠道和普通士兵的形象丰满起来,使他们的残忍、情感、梦想和恐惧都变得可信。
还是硫磺岛,1950年的这部影片有两大看点,一是大量的真实史料,二是主演约翰韦恩,他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身穿军装的传统美国英雄形象,迅速成为战后那个时代的文化偶像之一。
这是一部于1976年拍摄的巨制,详细而准确地描述了整个战役经过。在决定命运的重大关头,运气到底占多大成分?运气是不是就是“天注定”?
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这部电影描写英国军官率领一支突击队去营救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将军,他们的目的地是关押着将军的地势险要的高山城堡。
6名突击队员穿着德军制服穿越重重关卡,但其中一名队员突然神秘死亡,揭示出队伍里有内奸。于是队长策划了一个危险的计划来除掉内奸,救出将军。
在20部电影中,只有卡萨布兰卡拍摄于二战期间(1942年)。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对于每一个学习剧本分析的人来说,这部电影都是一个绝佳标本。比如如何确定故事结构、人物线索,矛盾冲突如何确立、展开和转化。
亨弗莱鲍嘉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富有魅力的男演员,他对男主内心戏的把握十分精彩,在影片中贡献的经典台词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二战期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发的小金人并不是金属制成,更没有在表面镀金,而全部改由石膏像涂上油漆替代。美国当然有足够的金属制造这些“小金人”,石膏奥斯卡是战时宣传运动的一部分。
1970年美国和南斯拉夫合拍了这部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讲的是5名大兵组织私人突击队冲入德军敌后抢黄金,厌倦了战争的士兵们为了分金条一呼百应,最后干脆说服德国兵一起抢,多么另类的美国风!
该片情节离奇,对白诙谐,结局完美,能进前20说明美国影迷并没有那么主旋律。
虽然其他国家拍摄的大量优秀二战影片没能入选这个榜单,但是名单上的这些电影还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有史诗风格的鸿篇巨制,也有抵抗者的个人故事,当然还有战争时期平民的精彩传奇。
这些影片中,人们被命运无情碾压和人性在命运中的苦苦挣扎,留下无数具有冲突效果的精彩记忆。电影这一人类的伟大发明,也用情感共鸣的方式将价值观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头脑中。
如果中国观众也搞一个类似的影评,大片《血战台儿庄》、影响一代人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可能都会入选。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