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朋友说起“控销”这件事,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公众号里也能频繁看到“控销”这个词,感觉控销模式“突然”就火起来了。看了几篇关于控销的文章,个人以为:有些文章刻意夸大了控销的难度和优势,甚至把控销当成一种营销的发展趋势,实难理解。其实控制营销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一直不温不火,至今为止集大成者不外乎修正、仁和、葵花等少数企业。为何模式不错,可复制性却并不强呢?个人以为,控销的核心手段在于利用信息差来控制价格体系,从而实现“普药高毛利”的核心目的。这不是随便哪家企业就可以做到的,部分文章强调,控销能否成功在于价格/利润设计、渠道规划、终端选择、产品分类规划等等要素的建设。但个人以为,这些要素是重要的,但、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否复制、扶植控销模式,核心关键点有三:
有无品牌品种护盘?无品牌品种护盘,则控销无从谈起;在初始阶段与终端的破冰之旅就耗尽口舌。
有无产品集群效应?无产品集群效应,则控销无从增长;终端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会受到单一产品的瓶颈考验。
有无一支执行铁军?无一支执行铁军,则控销无从做起;终端选择性铺货和定点维价,仍然需要有人定期维护。
无品牌产品护盘,无产品集群效应,又无执行团队,怎么可以做到控销呢?怎么控?拿什么控?随便一家中小药厂拿出几个半普药产品,设计好价格空间(企业自主定价)。选择一些终端进行隔离式铺货,再选择一些区县医药公司选择性配货,就可以实现控销?所以“控销”必须要有品牌产品护盘,这是“控”的基础;继而要有产品集群效应,这是“利”的来源;最后必须要有一支推广铁军,这是“销”的保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普药高毛利”控销模式。
但是,如果你已经实现了所有的控销要素,目前控销也执行的不错,未来就安全了吗?控销能走的很远吗?人为的依靠塑造终端信息差、继而实现价格差的支撑体系还能撑多久?
狼来了——互联网带来的重构变化之一就是价格革命,开放式的平台运作会将同质化产品的价格完全透明化,拉至低谷。会击穿“选择性定点铺货”的终端控销基础。传统渠道受到第三方专业物流的冲击,药品配送从终端延伸至患者,渠道在压缩的前提下,反而拉长一级链条。控销模式如何守得住线上电商对线下终端的冲击?就此,我们可以判断如下:互联网对线下药店的冲击,会影响控销的价格体系;医药电商对线下药店的冲击,会影响控销的渠道规划体系;零售连锁化趋势,会影响到控销的目标终端数量,继而影响目标市场容量。控销企业,或者正在转型控销的企业,必须思考上述新生危机对传统控销模式的影响,继而调整控销模式。老实说,我也没想明白。但是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拥抱互联网,追求线上线下相结合:重构渠道结构,线上覆盖患者、线下占位终端;
依托于核心护盘品种,打造产品群:护盘品种破冰,增加谈判、议价筹码;产品群负责扩大业绩,增加终端利润、打通连锁客户;
改变控销思维:变渠道通路管理为渠道通路服务;变终端选择性控制铺货为追求终端全覆盖
调整价格策略:普药就是普药,只有品牌才能赋予其商业价值超过使用价值,否则不能追求高毛利。因此,价格策略最终考虑还是要跟着品牌走,跟着控销走只能是阶段性举措。
控销是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营销模式,同质化产品过多、信息差人为塑造是控销可以执行的根本所在。基于未来医改的变化、终端属性的变化、商业模式重构的变化,都会给控销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不再是机遇。控销走到最后,一定会让位于品牌营销,企业应该利用品牌来实现产品的高毛利,而不是利用信息差来实现。因此,零售企业打造品牌的决心应该大于学习控销的决心。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