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陈虎)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中国人来说,值得隆重纪念。抗战,说起来是中国人祖辈父辈的历史,但实际上跟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的今天、明天紧密相关,甚至一直会影响到我们的子孙。
其实,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依然还有许多模糊的东西。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后人看待历史,会存在着很多争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怎样过好今天的生活,怎样规划未来呢?这的确值得探讨。
抗日战争,中国是胜利方,这毋庸置疑。但现在却有一些疑问和杂音。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实际上是“搭便车”,更有人为此拿出了不少“依据”。比如,整个抗日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一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正面战场依然是一溃千里(指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而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痛歼关东军,风卷残云一般将日本击败。这样看,中国的胜利是“搭”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便车”。还有人“举例”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领导人“欣喜不已”。这似乎也在暗示,没有国际力量的介入、帮助乃至直接参战,中国赢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有甚者,干脆拿出旧日本军方的观点。一些旧日本军官、将领,在战后的回忆和言论当中提到,在中国战场上,一直到他们投降的那一天,日本军队从来没有输过一场战役级别的作战。既然从来没有输过一场战役级别的作战,为什么会失败呢?这些旧日本军人认为,日本人不是输给了中国人,而是输给了美国人、苏联人。
显然,中国的胜利是“搭便车”这一结论,是在混淆视听。首先,“搭便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概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民族形成的一个正义集团,任何一个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民族,都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战争中,集团中的成员,贡献各有不同,但任何一个成员想完全用“搭便车”的方式走向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不久,有不少国家就已经国破家亡——波兰、荷兰、丹麦、挪威、法国、希腊等国,相继被法西斯德国占领,但这些国家的抵抗力量依然坚持作战。最终战争胜利后,很少听到有人说法国、希腊“搭便车”。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经过了前后14年的战争,是最早进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家。在整个战争中,日本没有彻底灭亡中国,更没有摧毁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当时世界一流的强国法国,面对纳粹德国的侵略,短短数月就宣告投降,本土沦陷,政府改组。法国前政府将军戴高乐在英国建立“自由法国”,组织流亡的法国人坚持抵抗。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从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直到最后赢得胜利,从来没有被灭亡,在国家层面从来没有投降。这是在“搭便车”吗?
按照公认的历史时间节点,1938年的武汉会战之后,中国已经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换句话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指1939年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时,中国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这期间,中国得到了外部力量的一些支援,但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跨越了之前最艰苦的战略防御阶段。这是在“搭便车”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全面抗战刚爆发时,中国的领导层已经建立了对这场战争的全面规划,给全民族的抗战规划了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论持久战》,就是阐述这种规划的文献)。当时,离中国最终取得胜利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华民族中的智者就已规划好了整个战争的进程。而后来的历史,恰恰是按照这个进程实现的。换句话说,战争开始不久,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怎样打这场战争、怎么打赢这场战争,并且在实战中真正赢得了最终胜利。这是“搭便车”吗?
其实,中国抗战是不是在“搭便车”这一所谓的“问题”,在国际上有认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了规划战后格局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国际文件的制定。如果中国没有在战争中作出贡献,仅仅是“搭便车”,国际社会是不会把“五大战胜国之一”的桂冠戴到中国人的头上;也不会用掌声和鲜花,把中国人请到联合国的主席台上。
可以说,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用巨大牺牲换来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祖辈父辈骄傲。所谓“搭便车”的说法,根本无法代表历史。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