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芥川龙之介著。“我们最想引以为豪的偏偏是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我”误入河童国,在这里有了朋友,也见识了河童们迥异于人类的方式和世界观。比如,小河童可以选择要不要被生下来,哪怕理由只是不想遗传的精神病。回到人间后,“我”反而不适应了,人们却以为他疯了
《万万没想到》,万维钢著。”你的手机是苹果的还是安卓的?这两个阵营的人不但互相鄙视,而且有时候能上升到认为对方是邪恶势力的程度我们看苹果新产品发布会,再看看美国大选前两党的集会,会发现二者极为相似,全都伴随着狂热的粉丝关注和激动的专家评论。“让理工男给我们洗脑吧!
《文堺雅人》,堺雅人著。“这或许是个人的偏见,我总觉得老奶奶似乎会为我们讲述很多个人化的、当地才有的故事,老爷爷多会为我们讲述为了大家好的故事,孔子、苏格拉底、松下幸之助都是老爷爷。”雅人叔的书,除了他清浅的文字(标题都是一个字),当然必须有写真照,粉丝福利嘛!
《我见》,马克吕布著。“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马克吕布拍过很多经典瞬间:《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中宛如歌剧演员的舞姿;反映美国青年反越战场面的《枪炮与鲜花》成了非暴力抗争的象征,等等。而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他众多的中国影像。
《告别式从明天开始》,张家瑜著。“下一个十年,我们可能再不会轻抚着起了毛有着切花边泛黄那样有质感的照片了,不会怔忡着对着时间留下的又厚又重的相簿凭吊时被尘埃熏红了双眼,不会在火灾时为了一些不可再得的记忆,而拼命抢救了。”一次用文字进行的漫长的告别,告别之后,继续活着。
《猫王》,鲍比安梅森著。和猫王一样,作家鲍比安梅森也来自美国南方,他们还是同时代人:猫王生于1935年,梅森生于1940年。当她第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猫王的音乐,就断定“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在她眼中,猫王既是一个巨星,同时又是一个出自小镇的南方男孩,面对巨大的成功手足无措。
《双生》,若泽萨拉马戈著。“我们都深信自己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可是谁知道呢,一位酷肖者的出现,就能让人怀疑自己是某种低劣的复制品,就能动摇我们全部的生存信念。”一天,历史老师特图里亚诺阿丰索发现了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和他的镜像的的生活,从此完全不同了。
《第43条疤痕》,泰勒史蒂文斯著。瓦内萨迈克尔芒罗,生长于非洲一个教会家庭,从小缺乏关爱;14岁加入军火走私团伙,被雇佣军首领性侵,最后奋起反抗,杀死对方并逃出非洲;重返非洲时,她的身份是独来独往的“信息侦探”听起来很像“龙文身的女孩”莎兰德,但愿系列小说不会烂尾。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