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我们这里有经典段子,搞笑段子,经典语录,冷笑话,搞笑笑话,心情短语,暖心的句子,专门给你看各种段子的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短语 » 正文

金字招牌背后的新励志故事(组图)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dzgoadmin 发布于2020-12-05 属于 心情短语 栏目  0个评论 108人浏览

  今天,是同仁堂创建343年、集团成立20年的日子,也是同仁堂集团旗下六大二级集团正式挂牌的日子。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陆建国先生特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一个百年企业创新发展,启动新航程的故事……

  早在1406年,北京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建,一时间陷入缺医少药的困境。全国有胆识的医生借此来北京发展。在大兴土木的喧嚣中,一阵阵清脆悦耳的串铃声在坊间和街巷响起。人们相互转告着:“那位姓乐的铃医来了!”铃医,就是从浙江宁波慈水镇走出的乐良才。乐家医术高,药也便宜,代代相传。到了第四代后人乐显扬,已经荣升为皇家御医。

  乐显扬在太医院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古方、宫廷秘方、民间验方和乐家秘方,为他的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源。1702年,乐显扬的次子乐凤鸣因仕途不顺,开始子承父业,从而成就了今天,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大名鼎鼎的“同仁堂”。

  故事一:同仁堂开店是“下洼子门”,也就是店面比街面低,为的是病人就诊进门时不是上台阶,而是下台阶。看完病走了,上台阶有着祝福病人早日康复、步步高升的意思。再有,下雨时街面上的水都汇集进来,象征着财源滚滚。为此,院子后边建了好几个很深的蓄水井,存水量很大,蓄下的雨水可以灌园泼街。这既是旧时商户崇尚风水的结果,又有节水的功能,很值得现代人借鉴。

  陆建国:今天的北京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这是全体同仁堂人的共识。在343年的发展进程中,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助推着北京同仁堂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创建于公元1669年,自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1992年组建了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1997年6月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10月H股股票在香港上市。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同仁堂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零售网点1500余家,集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陆建国:1993年,集团成立之初,提出了同仁堂文化的基本内涵,即“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同仁堂博物馆落成。2009年同仁堂利用创建340周年的契机,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文化活动,表彰了50名一线企业劳模;举办了一场以品牌、人才、发展为主题的“百草香,中华情同仁堂创建34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命名表彰了一批同仁堂中医药大师;举办了一场富有传统特色的拜师会;出版了一部同仁堂史《国宝同仁堂》。

  2010年,北京同仁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制定了未来十年的《北京同仁堂文化发展战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2011年北京同仁堂组建了文化传承中心和教育学院,专门致力于同仁堂文化的传承与海内外的传播。

  故事二: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拿着前辈们写的“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下洼子门24号”的地址找到同仁堂,一拨又一拨的海外来客,成了首都商业的一道独特景观。为了能让海外华人不用远涉重洋就能用上祖国的中医药,让中医为世界人民造福,1993年同仁堂第一家海外药店在香港开业。

  陆建国:从1993年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同仁堂药店开始,到目前同仁堂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69家药店。从50年代由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同仁堂产品开始,到1993年同仁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至今,北京同仁堂产品走出国门已跨越半个世纪,出口创汇额由最初的几十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余万美元。目前同仁堂已进入澳洲、中东等西人市场;出口产品300多个,实现了产品出口质的飞跃。

  陆建国:马来西亚同仁堂吉隆坡店的李广钧教授让一位患双下肢动脉炎的女士告别了轮椅,恢复了健康。患者感激地送来了“济世清风”的牌匾;有着“送子观音”美名的澳大利亚同仁堂悉尼店的吴高媛大夫让一位西医诊断终生不孕的女士成功自然怀孕。这位女士和家人都成了中医的拥护者;在中东同仁堂迪拜店的梁树旗医生让一位双下肢发软无力15年的南非广告设计师重新站了起来。患者激动地创作出传统中医风格的宣传画,表达了西方人眼中的同仁堂。

  陆建国:从2008年起,同仁堂开始了与孔子学院合作的尝试,由北京同仁堂新加坡(科艺)公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联合办学。2010年,北京同仁堂与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了海外文化传播新平台。

  同仁堂推荐中医药文化专家到孔子学院巡讲,在孔子学院地区联席会议和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及院长培训班举办中医药普及知识讲座。通过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又带动同仁堂海外经济实体的发展,既为同仁堂济世养生、服务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更方便了孔子学院学生的实践交流。

  故事三:老职工杨春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查阅了千余份清宫御药房的文献,对数百份与同仁堂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拍照,还抄录了部分清宫用的同仁堂药方。他为第一部《同仁堂史》的写作和出版以及2000年同仁堂博物馆的筹建作出了宝贵贡献。由于同仁堂集团继承和发展了善待人才、尊重人才的传统,优秀人才在同仁堂层出不穷。同仁堂不但有好药材,更有好人才。

  陆建国:新世纪以来,我们创新体制机制,为“师带徒”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我们制定了《关于师承教育(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从工作目的、组织管理、选拔程序、考核、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传承文化、传承技艺、传承人品”和师傅真教、徒弟真学、企业真管的“师带徒”新要求。2009年、2011年两次带徒弟活动,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技术骨干。命名的20位同仁堂大师都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国宝”级人物,其中有16名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批准命名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平均年龄75.65岁。今年1月我们还启动了同仁堂海外师承教育项目。

  陆建国:我想说,同仁堂是薄利企业,年产值163亿,利润才10亿,这和我们长期以来的指导思想有关。“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做长、做强、做大”是同仁堂集团的宗旨。同仁堂提出的:“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合作伙伴、善待投资者”,体现了同仁堂对“义”的诠释。

  同仁堂从乐家老铺时代就有善待职工的传统。今天的同仁堂职工待遇在北京的药行中是最高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同仁堂的效益好;另一方面,也是让职工为同仁堂尽心尽力的一种手段。这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不再赘述。

  陆建国:近年来,同仁堂逐步完成了技术创新体系的构筑工作,形成了“两会两院一中心一站”的科技创新体系,即同仁堂发展委员会和同仁堂内部专家委员会、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院、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仁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同仁堂研究院共有科研人员219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24名,本科127名。2011年全部在研科研项目88项,其中研发周期大于等于三年的项目43项,对外合作项目25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60项,共取得12个新产品生产批件。

标签:励志说说带图片,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子狗,我们不生产笑话我们只是笑话的搬运工
站长推荐的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