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有手头一时周转不开的时候,不少人选择向亲朋借钱,部分人在借款时会约定利息,然而利息要设定多少呢?万一出现纠纷,哪些高利息能获得法院的支持呢?海淀法院法官结合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高明向朋友李伟借款2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1年,利息为6万元,每4个月支付一次利息2万元,借款时先扣除利息2万元。1年借款到期后,高明如约支付了所有本息。但因手头紧,高明再次向李伟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息为3万元,每4个月支付一次利息1万元,借款时先扣掉1万元利息,高明实际拿到9万元。
到期后,高明总共向李伟支付了11万元,此后拒绝支付。李伟将高明起诉到法院,要求高明支付剩余的2万元,高明认为双方约定的利息高出法律规定很多,属于高利贷,第一年的借款利息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24%,李伟应当退还超出部分。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借款本金按照扣除后的数额计算,因此高明向李伟第一次借款的本金应为18万元,第二次借款的本金应为9万元。借款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在第二次借款中,借款的利率约为33%,超过了法律规定,应该按照24%计算,总利息为2.16万元,而高明仅支付了2万元的利息,尚有0.16万元未支付。在第一年借款期间,高明实际支付的利息利率约为33%,虽超出24%,但未超过36%,且已经偿还,不能要求退还。所以高明还应当偿还李伟0.16万元。
海淀法院法官孟凯锋解释称,对于借款利率,法律规定了三个区间,低于24%完全受国家法律保护,在24%至36%这个区间的属于自然利息,法律并不禁止,但也不赋予强制执行力,已经履行的不能要求返还,没有履行的法律又不支持,超过36%的部分一律无效,法律不保护。
此外,法官还提醒,如果借条、欠条、借款协议等借款凭证上没有写明利息,或者没有通过口头等其他方式达成利息协议,法律直接认为该借款在借款期间没有利息,法律不保护支付利息的请求。
我们也欢迎通过手机平板的浏览器直接访问域名自动依照您的设备呈现最佳的 浏览体验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