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份财富榜中,李娜力压C罗,但若李娜也是个葡萄牙人,或阿根廷人,恐怕连榜单的前100都进不去。李娜商业价值超C罗、梅西,是个黑色幽默,是个“粥多僧少”的笑话。
我无法掩饰对李娜的偏爱:她真实,她让虚伪者痛苦;她坚韧,她让脆弱者惭愧。她挣脱枷锁大器晚成,32岁的高龄仍保持世界顶级水准。她是超出体育范畴的叛逆符号,关爱,厌恶达官显贵。
在如今网坛,莎娃和李娜无疑是绝对的广告商宠儿。商业价值巨大的二人目前都有众多合约在身,而有趣的是,两人目前还是共享同一金牌经纪人。一个是年少成名的网坛美少女,一个是大器晚成亚洲骄傲,李娜和莎娃总能引起无数的话题,两人在球场上的直接对抗更是铸造了不少经典。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盘点一下两人在球场外的“角力”。
归根结底,李娜得益于她是个中国人,有14亿人口的潜在消费支持,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市场。
美国经济学家早就提出过“泰森效应”,这几年美国匮乏重拳王,乌克兰的克里钦科即便不比泰森、霍利菲尔德差一毫米,在金钱回报和曝光度上也笃定无法与泰、霍看齐。体育产业发达的美国人把中量级拳王梅威瑟推上前台,后者一场拳的收入至少25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C罗辛辛苦苦踢一个赛季!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男子短跑赛场,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要比卡尔-刘易斯强大得多,但却难以复制刘易斯当年的轰动——你不得不佩服美国体育的造星能力。
从正面分析,李娜成为吸金女王,恰恰说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推手。韩国花滑美女金妍儿如果生在中国,很有机会威胁莎娃世界最赚钱体育女运动员的地位,可惜她是韩国人,就只能成为意淫中的“宇宙金”。莎娃所在的俄罗斯也是传统大国,但她的团队疯狂将其国际化,也是对俄罗斯本国的商业份额并不自信。
从反面阐释,李娜是唯一登上TOP100榜单的中国运动员,物以稀为贵,她天文数字的各项收入,是建立在国内缺少优秀职业选手之上的。姚明退了,刘翔伤了,孙杨被搞臭了,林丹项目太非主流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与李娜形成竞争,抢夺中国体育的大蛋糕。
商家和企业越来越注重体育营销,因为体坛名将通常比娱乐明星更健康,更励志,更能拉动民族自豪感。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到第二个李娜,只能一窝蜂与其签署赞助合同,娜姐的代言接近50个,其中不乏耐克、劳力士、奔驰、蒂芙尼等国际一线品牌。涉及到耐克与阿迪达斯,奔驰与宝马之类的竞争,没有品牌会大张旗鼓注资其它中国选手,选手名气较李娜的差距会让人联想到品牌之间的差距,尽管这种差距并不存在。C罗代言耐克,梅西代言阿迪达斯,这才是身价对等的体现。
诺大的中国,只有李娜一个广告宠儿,这是李娜个人的幸运,却是国内体育界的悲哀。为什么中国在职业化程度高的主流项目只能陪太子读书?为什么中国选手大多都被看做听话机器和提线木偶?为什么国内的所有常规赛事还不如美国一个超级碗盈利高?为什么奥运金牌大国青少年体质远逊于欧美,甚至日韩?
中国经济急需转型升级,从廉价粗放产业向创新型经济过渡。同样的,中国体育也亟待改变。一味追求升国旗、奏国歌,在影响力小、普及率低、竞争对手少的项目倾举国之力,自以为聪明地玩着田忌赛马的游戏,无形中一次次错过与世界接轨的机遇,压根儿没有培育李娜式巨星的土壤。
李娜商业价值超C罗、梅西,是个黑色幽默,是个“粥多僧少”的笑话。试问体育管理者,这些年我们以金牌之名扼杀了多少比金牌更宝贵的东西?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