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指定今年入学的新生阅读《弟子规》,并要求撰写“悦”读感,作为完成暑期学习任务的证据,在报到时交给辅导员。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以《中山大学的新“笑剧”》为题,对校方的这一做法予以批评。袁教授指出,《弟子规》是文化垃圾而非传统经典,内容陈旧不堪思想腐朽,意在培养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应有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更不可同日而语。如此荒诞的要求,对于一所意欲创办国际一流的大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我觉得袁老不仅批评得对,阐述在理,论证有力,而且还饱含感情。身为该校教授,袁伟时对中大爱之深,责之切的样子跃然纸上,让我的敬意油然而生。不过,袁老的批评也招致了反驳,而所掀起的波澜似乎比高等学府指定阅读皇朝专制时代的启蒙读物这一荒唐行径更大,大有滑向哭笑不得方向的趋势。我看了一些对袁老的批评持有异议的评论,整体感觉是这些异议者都摆出了一副理性、中立、客观的架势,立场虚实不定,态度真伪难辨,尤其可笑的是,这些人有着疑似没有读懂袁老批评的锋芒所指的共同特征,整齐得滑稽,倒像是中大“笑剧”的续集。
比如,有评论认为,大学生读读《弟子规》,天塌不下来。其所持理据是,当前的大学生精明着呢,自有分辨阅读内容好歹以及应对校方的能力,大可得《弟子规》精华而去糟粕,或敷衍校方轻松交差。继而还称,这只是读点古文,不必如此惊心动魄。更有甚者,视中大此举为去行政化、自主办学的创新,总比一些学校不理会学生入学前干啥只埋头算进账单好。另外一些也与其说是为读《弟子规》辩护,不如说是对袁教授批评不以为然的异议,大多是类似的调调:诸如“《弟子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一棍子打死”之类。
在我看来,这些不以袁教授所评为然的反驳,有些行文阴阳怪气不知所云,有些则憨笨得让人为他着急,但他们无一例外的是,都忙不迭地摆出“理中客”的姿势,争先恐后地示范思维不清和逻辑混乱。殊不知,《弟子规》即使是在刚出笼的皇权专制时代,也是极其低智的道德启蒙读物,要求秀才举人进士“悦”读,也是天大的笑话。大学生读《弟子规》的确天塌不下来,依此类推,腐败横行天也塌不下来,就不能反对和拒绝了么?其实,袁教授过于温柔敦厚了,以我的理解,他所谓的“新笑剧”,指的是不仅将阅读指定到一本极其低智的启蒙读物上,还规定了读后的情绪为“悦”这一规定。就此人人均可思量,这对于高等学府而言,意味着啥?请问不是笑话又是什么?而且,读完一本书,我不一定要“悦”,也可以感到恶心的。至于其中的“新”,显然是一蠢再蠢、闹笑话不止一次的客气说法。再者,竟然将古代“顺口溜”《弟子规》视为古文经典,这让《诗经》、《史记》、《昭明文选》、唐诗宋词元曲乃至《古文观止》情何以堪啊?
另外,虽然我不反对将《弟子规》一棍子打死,但很显然,袁教授也未必把《弟子规》当成洪水猛兽,他只是指出这是荼毒人特别是幼儿心灵,一以贯之地反对学校滥用权力灌输这些陈腐奴性的道德教条而已。我以为一个粗鄙的比喻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出于责任感,有人提醒那是一堆貌似美味的馊饭,但谁也挡不住你愿意吃它,并宣称它美味。
最后,常识有必要一再强调: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必须建立在公民权利的基础之上,而非基于驯服顺从的奴性。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不仅是大学之魂,也应该是社会之魂。至于“悦”《弟子规》这一笑话,我还有与袁教授不一样的理解,更愿意认为该校出这馊味创新主意的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在无意识地发泄对现有教育弊端的不满,故而才如此这般一本正经地恶搞。岂有他哉!
曲征:对于此事,一些大学教育者认为,许多大学生礼仪缺失、缺少孝道,读读此书肯定有好处。这恰恰说明,中小学阶段只是抓分数、抓成绩,将基本礼仪品质的养成教育抛之脑后,而到了大学却指望补上这一课。这种教育内容倒置的现象,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本该游戏的童年,被各种试卷、补课塞满,到了大学,游戏的野心才终于反弹,一些大学生拼命网上游戏,不能不说是一种对于童年缺憾的疯狂填补。
张剑:从因果联系上看,中山大学要求学生读读《弟子规》,这之中必定隐含着当下社会“礼崩乐坏”的无情现实。虽然这一行为可能被贴上“复古”的标签,但反过来看,所有的文化复古又何尝不是对现实不满的直接体现。《弟子规》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该吸取,糟粕理当抛弃。但如果我们仅满足于这浅显的解读,而忽视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危机,那么围绕中山大学这一做法而展开的争论,都将变得空洞而无价值。
@美哒冒泡泡:说实在的,上了大学在学习弟子规已经晚了,观念是从娃娃抓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成人,弟子规基本不会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习惯。
@yanyunfei987:《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是我们为人处事的目标,现在的社会需要这些“根”文化来陶冶和净化一下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灵”!
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